众力资讯网

德国上半年 11900 家企业倒闭,同比去年大幅上涨 9% 这情况太糟了,根本

德国上半年 11900 家企业倒闭,同比去年大幅上涨 9% 这情况太糟了,根本不是偶然,就是多重打击凑一块儿把企业逼死了。 首当其冲就是能源成本,德国以前一半以上的天然气都从俄罗斯进,又便宜又稳定,那些化工、钢铁等高能耗企业全靠这撑着。 结果俄乌冲突之后,气价电价直接翻倍涨,哪怕后来降了点,也比以前高太多,成本基数硬生生抬上去了。 你想啊,像克虏伯那样的百年钢铁厂,生产成本都飙到中国钢厂的两倍了,高炉能不熄火吗? 还有化工企业,直接说欧洲能源价格高得离谱,干脆关厂走人,这哪是企业能扛住的。 更让人费解的是,这节骨眼上德国还硬要关先进的燃煤电站,就为了凑“绿色”的数,能源供应更没谱了,企业连长期计划都不敢做,可不就慌了嘛。 成本压得喘不过气,需求端更不给力,不管是国内消费还是出口,全掉链子了。德国GDP都连续两年负增长了,今年二季度还萎缩了0.3%,老百姓手里没钱,买东西更谨慎,企业订单自然就少了。 包装行业最明显,这玩意儿就是经济的“温度计”,大家少买件商品,工厂少生产一批货,包装需求立马就降,产能闲在那儿,房租工资这些固定成本还得掏,现金流一下就紧了。 出口更别提了,德国本来就靠制造业出口吃饭,可现在全球需求疲软,欧元区新出口订单连续多月下滑,连汽车、机械设备这些拳头产品的出口都在降。 更闹心的是,美国还动不动威胁加关税,出口商心里没底,订单更不敢接了,这生意还怎么做? 最惨的是那些中小企业,本来家底就薄,议价权还弱。 有个快五百年的家族包装企业,13代人都熬过来了,最后还是破产了。为啥?能源和原材料涨钱,可面对大零售商根本没本事提价,成本只能自己扛。 为了跟上环保要求,去年还花一千万欧元升级设备搞自发电,结果赶上需求下滑,这投资反而成了负担,直接把现金流拖断了。 而且欧盟今年还出新规,要求包装必须达标,大企业有钱改,中小企业哪扛得住?更新设备、换材料、搞认证,每一笔都是救命钱,最后只能被逼到绝路。 更核心的是德国自己创新跟不上了,老本快吃光了,以前“德国制造”多牛啊,现在面对新能源、智能化的浪潮,反应太慢了。 就说那个做高端汽车座椅的瑞卡罗,以前保时捷、宝马都用它的,可新能源汽车要的是智能座舱、性价比,它还守着“只做高端”的老路子,订单丢光了,最后只能出局。 汽车产业整体都惨,今年第三季度产值暴跌18.5%,创了二战以来最差纪录,就是因为电动化转型慢了,被别人甩在了后面。 研究机构都说了,德国在研发创新上已经落后于中国、美国这些国家了,数字化、绿色化的机会抓不住,老产业顶不住,新产业起不来,经济能不滑坡吗? 雪上加霜的是融资还难,欧洲央行之前加息,企业借钱的成本蹭蹭涨,本来现金流就紧张,现在连周转的钱都借不到,可不就只能破产吗? 而且疫情时借的紧急贷款现在陆续到期了,企业根本还不上,这最后一根稻草直接就把不少企业压垮了。 现在这事儿还没个头,专家都说年底破产数量还得涨,那些没倒闭的企业要么往中国转移产能,宝马、大众都砸几百亿在国内建厂;要么等着中资收购,美的、潍柴都接手了不少德国企业,不然根本活不下去。 说白了,德国这波企业倒闭潮,就是能源政策瞎折腾、创新跟不上时代、全球需求又不行,几盆冷水泼下来,再结实的企业也扛不住。 这哪是短期困难,分明是工业根基出了大问题,要是不赶紧调整,以后麻烦还得更大。 参考资料:新浪财经《德国制造困境:475年历史,13代家族企业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