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人买了台比亚迪海鸥回去,进行了拆解,并且给出的报价是最低也得8万6000元。

美国人买了台比亚迪海鸥回去,进行了拆解,并且给出的报价是最低也得8万6000元。当他们核算完相关成本后,却陷入了沉默。 美国人一开始拆这车根本没安好心,就觉得咱中国车卖得便宜肯定是偷工减料,想拆开找证据打咱们脸。 牵头的还是个在通用干了三十年的老工程师,见过的车比咱们见过的红绿灯都多,拆之前那表情,明摆着“我早看透你们猫腻了”。 结果切割机一碰到车身,这老头眉头就皱起来了——这车身硬度不对劲啊!一化验才知道,这台国内才卖七八万的“买菜车”,高强度热成型钢占比居然高达65%,这材料在美国都是用在高端车安全关键部位的,每吨比普通钢材贵800美元,咱直接用在入门级小车上了。 接着拆电池更让他们懵了,比亚迪自家的刀片电池,光这一块电池按美国原材料价格算,成本就3.2万人民币,快占了海鸥国内售价的一半了。 更离谱的是他们拆到车顶时,居然看到了激光雷达!这玩意儿在美国,特斯拉Model 3都得额外花5000美元选装,咱这海鸥直接原厂标配。 还有热泵空调,几年前还是特斯拉Model X吹的“黑科技”,座椅加热以前都是奔驰宝马B级车才有的配置,现在全给海鸥装上了,你说他们能不惊讶吗? 然后这帮人就开始扒着零件算成本,一笔一笔抠得特细。 车身焊点比本田飞度多30%,散热板全是铝合金,没有廉价塑料;内饰用的是婴儿级环保材料,甲醛含量比美国标准还低;底盘有横向稳定杆,车窗是双层夹胶隔音的,这些配置在美国同价位车型里想都别想,大多还是单层玻璃、鼓刹,安全气囊能给两个就算良心了,海鸥直接给了6个,还带电子稳定系统。 算到最后,屏幕上的数字让整个实验室都安静了——按美国的供应链、人工成本,造一台一模一样的车,成本最低也得8万6人民币。 要是加上研发、营销和利润,零售价不卖到15万以上根本回不了本。 可比亚迪海鸥在国内官方指导价才7万3到8万9,就算加了关税运费运到美国,报价8万6都比他们自己造的成本还低,这差距简直是鸿沟。 他们沉默根本不是因为算错账了,是彻底被咱的产业链实力打懵了,你知道吗?比亚迪跟别的车企不一样,核心零件全是自家产的,从电池、电机到车机系统,甚至仪表盘、线束都是自己造,不用求别人,这就省了一大笔中间费用。 不像欧美车企,零件来自全球各地,协调起来又费钱又慢,人工成本还高得吓人,想在低价车上装高端配置根本不可能。 而且咱国内还有配套的产业链,激光雷达以前卖上万元,现在国内禾赛、速腾这些企业量产了,价格降到3000块左右;热泵空调的核心部件,宁波三花智控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规模化生产直接把成本拉下来了。 再加上比亚迪生产规模大,去年卖了400万辆,研发成本摊得特薄,还有一体化压铸工艺这种黑科技,把原来70多个零件变成1个,焊点少了300多个,生产效率还提了40%,这些都是能实实在在省成本的。 更打脸的是,他们找了半天根本没发现偷工减料的地方,反而处处是惊喜。 关门声音闷实得像银行金库,不像美国便宜车门一关跟踢易拉罐似的;试驾的时候加速流畅,过减速带没异响,比他们本土的入门级电车稳多了。 这帮美国工程师算是彻底明白,咱中国车便宜不是因为质量差,是因为整个产业链的效率碾压,是真真正正的“高配低价”。 之前总有人说中国车不行,结果这次拆解直接把谣言戳破了,美国人自己算完账沉默,说白了就是认怂了,他们知道这种全产业链的优势根本复制不了。 现在底特律都开始慌了,福特CEO都组队研究小型电车,美国还把关税提得老高,其实就是怕咱的车进去抢市场。 这哪是简单的车好不好的问题,这是咱中国汽车工业实实在在的进步,是靠真本事把成本和品质做到了平衡,换谁看了都得服。 信源:美国公司拆解比亚迪海鸥车型,直言这个价格“美国造不出来”——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