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长津湖战役中,17岁的朱彦夫重伤昏迷,被美军补刀划开肚子,疼醒之后他竟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1933年,朱彦夫出生在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山沟沟,14岁那年解放军路过村子,瘦弱的少年毅然报名参军,从淮海战役到渡江战役,这个农家少年在枪林弹雨中迅速成长。 1950年10月,朱彦夫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长津湖的冬天来得特别早,11月底,气温骤降到零下40度,连呼出的哈气都能瞬间结成冰碴。 朱彦夫所在的连队接到命令,要在250高地阻击美军陆战一师,出发前,班长老王看着这个刚满17岁的小战士,默默脱下自己的棉手套塞给他:小朱,你年纪小,手冻坏了可没法打仗,朱彦夫推辞不过只好收下,谁知道这竟成了老王留给他的最后礼物。 战斗在深夜打响,美军的炮火像雨点般砸下来,阵地上硝烟弥漫,朱彦夫趴在雪地里,手指已经冻得发紫,扣动扳机都费劲,突然一发炮弹在身边爆炸,弹片划开了他的左腿鲜血喷涌而出,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瞬间凝固成暗红色的冰壳。 更要命的是美军开始了反扑,朱彦夫刚想换个位置,又一发炮弹袭来,巨大的冲击波将他掀翻在地,右臂被弹片划开一道深深的口子,剧痛袭来,他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 不知过了多久,腹部传来的剧痛将朱彦夫从昏迷中拉回,睁开眼雪花正往脸上扑,每一片都像刀子般锋利,他想抬手右臂却沉重如铅,伤口周围的血肉已经冻成了硬块,原来美军在清理战场时,用刺刀在他腹部划了一刀确认尸体。 朱彦夫强忍剧痛艰难地转过头,眼前的一幕让他永生难忘,班长老王已经牺牲,但还保持着射击姿势,手指扣在扳机上,身体已经冻成了冰雕,连睫毛上都挂着厚厚的白霜。 机枪手老张靠在机枪旁,眼睛还睁着仿佛仍在警戒,战友小李手里还攥着手榴弹,后脑勺的血已经冻成了暗红色的冰壳。 整个阵地上战友们都已经牺牲了,成了永恒的丰碑,朱彦夫的心像被撕裂般疼痛,但他知道自己必须活下去,要把战友们的故事带回祖国。 朱彦夫开始了艰难的爬行,腹部的伤口每动一下都钻心地疼,左腿拖在雪地里,留下一道血痕,饿了就抓把雪往嘴里塞,渴了就舔舔冻在胡须上的冰碴,爬一段昏过去醒来继续爬,当志愿军后续部队发现他时,这个17岁的战士已经不省人事了。 朱彦夫被立即送回到国内的医院进行抢救,在后方医院朱彦夫昏迷了93天,经历了47次手术。 当他终于醒来却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双腿、双手和左眼,那一刻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崩溃了,他拒绝进食甚至偷偷攒下8片安眠药想要了结生命。 关键时刻主治医生的一番话点醒了他:你的命是我们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你有什么资格糟蹋它,朱彦夫猛然惊醒,是啊自己的命是战友们用生命换来的,怎能轻易放弃。 从那天起朱彦夫开始了艰苦的康复训练,没有手他就用残臂夹着勺子吃饭,没有腿他就装上假肢练习走路,医护人员都说,从没见过这么坚强的病人。 1956年,朱彦夫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回老家,荣军院的条件那么好,为什么要回到贫困的山村,朱彦夫的回答很简单:我要看看这副残躯还能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回到张家泉村的第一天,朱彦夫就把自己关在屋里整整一个月,他要学会生活自理,不给任何人添麻烦,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再爬,一个月后当他打开房门时,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生活起居。 1957年,村民们推选朱彦夫当村支书,很多人质疑一个没手没脚的人,怎么带领大家致富,朱彦夫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他拖着8.5公斤重的假肢,走遍了村里的每一寸土地。 张家泉村最大的难题是缺水少地,朱彦夫提出要填沟造田,把制约发展的赶牛沟变成良田,他亲自到工地指挥,山路太陡就滚着下去,沟太深就用绳子把自己吊下去。 村民们被这个无手无脚的书记感动了,纷纷加入到建设中来,一个冬春过去,2万多方土石被搬运,1500米暗渠建成,40多亩良田诞生了。 接下来的25年里,朱彦夫带领村民打了9口深井,解决了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题,四处奔走联系物资,让张家泉村成为全乡第一个通电的村子,办起了村小学让孩子们有书读,这个曾经的乞讨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在这期间妻子陈希永始终默默支持着他,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这个特殊的家庭,让朱彦夫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村里的建设中。 信源:新华网最美奋斗者(朱彦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