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武将蓝玉最大的错觉,是以为自己是给朱元璋打工的,他以为把北元打残了,把人家老婆睡了,皇帝再生气,看在战功份上,也得忍。 蓝玉出身寒微若非姐姐嫁给常遇春,恐怕一辈子都是个无名小卒,常遇春慧眼识人,见这个小舅子虽然粗鲁但勇猛过人,便带在身边征战。 洪武五年的野马川之战,蓝玉第一次独当一面,面对王保保残部的顽强抵抗,他亲自带领敢死队冲锋,一举击溃敌军主力,此战让朱元璋记住了这个猛将。 真正让蓝玉声名鹊起的是洪武十四年的云南平定战,作为副将他与主帅傅友德配合默契,采用声东击西战术,仅用三个月就平定了梁王势力。 战后论功行赏朱元璋不仅封蓝玉为永昌侯,还让蜀王朱椿娶了蓝玉的女儿做王妃,蓝玉一跃成为皇亲国戚。 洪武二十一年的捕鱼儿海之战是蓝玉军事生涯的巅峰,明朝情报系统经过数月侦察,终于锁定北元王庭位置。 蓝玉率十五万大军,利用春季沙尘暴作掩护八昼夜急行军八百里,突然出现在捕鱼儿海,北元毫无防备脱古思帖木儿仅带几十人逃脱,其余七万人全部被俘。 战利品堆积如山,传国玉玺、金银财宝、战马十五万匹,朱元璋接到捷报,激动得从龙椅上站起来,当即决定封蓝玉为梁国公,但是在班师途中发生的一件事让一切都变了味。 蓝玉看上了被俘的元妃,不顾部下劝阻强行占有,那位蒙古贵妇不堪受辱当夜自缢身亡,消息传到朱元璋耳中龙颜大怒,要知道明朝对蒙古采取怀柔政策,通过联姻促进民族融合。 蓝玉这一举动不仅是个人品德问题,更破坏了朝廷的战略布局,梁国公的封号被改为凉国公,朱元璋特意在铁券上刻下这个污点。 蓝玉却浑然不觉危机将至,回京路上经过喜峰关,守将按规定夜间闭关,蓝玉认为这是不给自己面子,竟下令用火炮轰开关门带兵强行通过,这种行为已经接近谋反,但朱元璋只是口头训斥了事。 因为朱元璋觉得蓝玉是太子朱标的心腹,蓝玉的外甥女常氏是太子妃,生有嫡子朱雄英和朱允熥。 在朱元璋的规划中自己百年之后,朱标继位需要强大的军事集团支撑,蓝玉、傅友德、冯胜这些悍将就是为儿子准备的班底。 朱标在世时蓝玉有恃无恐,私下强占民田,殴打前来调查的御史,府中僭越之物随处可见,床帐绣着金龙廊房建制超标,这些都是杀头的罪过,朱元璋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直到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朱标积劳成疾突然病逝,朱元璋抱着儿子的尸体号啕大哭,拔剑砍断龙椅扶手,他哭的不仅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更是大明江山的未来。 皇位继承成了头等大事,按理说朱允熥作为嫡次子应该优先考虑,但朱元璋深思熟虑后,选择了庶出的朱允炆,原因很简单朱允熥的外戚势力太强大。 母亲常氏背后是整个常遇春家族,舅舅常茂、常升都手握重兵,舅姥爷就是蓝玉,一旦朱允熥继位很可能重演汉朝外戚专权的悲剧。 朱允炆则不同生母吕氏出身文官家庭,没有兄弟外家毫无军事势力,选他当继承人朱元璋才能放心。 这个决定等于判了蓝玉死刑,在朱元璋眼中原本为朱标准备的利刃,现在成了悬在孙子头上的利剑,蓝玉手握重兵又是朱允熥的舅姥爷,一旦自己驾崩谁能保证他不会拥兵废立? 清洗的序幕悄然拉开,洪武二十五年八月,蓝玉的亲家靖宁侯叶昇突然被捕,罪名是交通胡惟庸,胡惟庸案已经过去十二年,现在翻旧账明显是项庄舞剑,聪明人都看出这是警告偏偏蓝玉还在做梦。 洪武二十六年正月,朱元璋封蓝玉为太子太傅,蓝玉不仅不感恩反而当众发牢骚:我难道不配当太师,这话传到朱元璋耳中杀机已定。 二月初八锦衣卫指挥蒋瓛突然告发蓝玉谋反,所谓的证据荒谬至极,蓝玉向亲戚借了几十匹马和马鞍说要做些事,就凭这个定了谋反大罪。 审讯过程更是儿戏,蓝玉大喊冤枉要求对质,吏部尚书詹徽刚说了句大将军不必多言,立刻被打成同党下狱,两天后蓝玉被凌迟处死,皮被剥下来送到女儿蜀王妃那里留念。 随后的大清洗血腥至极,朱元璋下令:凡与蓝玉有书信往来者,皆为逆党,一公十三侯二伯加上各级官吏,一万五千人人头落地。 为了证明清洗的正当性,朱元璋还编了本《逆臣录》收录各种供词,可笑的是,作为主犯的蓝玉始终没有认罪,书中甚至没有他的口供。 蓝玉案的影响极其深远,明初武将集团被连根拔起,军事指挥系统元气大伤,六年后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朱允炆手下竟无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只能派纨绔子弟李景隆领兵,结果可想而知朱棣势如破竹,最终攻破南京。 蓝玉至死都没明白一个道理,在皇权面前功臣不过是工具,工具好用时被珍藏,威胁到主人时必须销毁,他以为凭借赫赫战功就能为所欲为,却不知自己的命运早在太子朱标咽气那一刻就已注定,这就是专制体制下功臣的宿命,也是明初政治生态的真实写照。 参考信息: 蓝玉案——明朝开国功臣的清洗与覆灭·百度百科·202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