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李显龙在新加坡当了20年总理,如今以国务资政身份去伦敦开会,直接放话:中国老了,

李显龙在新加坡当了20年总理,如今以国务资政身份去伦敦开会,直接放话:中国老了,印度经济未来可能超车。这话不是随便说的,背后是新加坡和印度越走越近的现实。 李显龙在 2025 年 10 月底以国务资政身份去伦敦参加查塔姆研究所的对话会,聊到了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情况,说中国人口老龄化了,印度年轻,未来有可能超过中国经济。 不过咱得掰扯清楚,他这话听着刺耳,但不是单纯看衰中国,背后全是新加坡的小算盘,再加上新印确实走得越来越近的现实。 首先得说,李显龙提的人口数据是真的,联合国去年的报告显示,印度人口中位数才 28 岁,中国是 39 岁,这差距摆在这儿。 但光看人口数字就说谁能超车,也太片面了,他这话里藏着别的心思。 新加坡这国家大家都知道,地盘小没资源,全靠在大国之间搞平衡吃饭,从李光耀那时候就这样,从来不会一棵树上吊死。 这些年中国和东盟合作越来越深,到去年双方累计投资都超过 4500 亿美元了,基建、制造业这些实打实的合作一大堆。 新加坡虽然跟着赚了不少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的钱,但也怕中国在东盟的影响力太大,让他们没了议价空间,所以总想找个能制衡的力量,印度正好撞上来了。 再说新印那点事儿,今年刚好是两国建交 60 年,年初两国总统还一起揭了纪念 logo,关系早就不一般了。 2015 年就升成战略伙伴关系,去年 9 月新加坡新总理黄循财还跟莫迪见了面,签了一堆协议,数字支付、绿色能源、粮食安全全涵盖了,合作早就不是表面功夫。 李显龙在伦敦说这话,就是明着给印度站台,想把国际资本的目光引到印度那儿,帮着新加坡巩固和印度的合作关系。 他心里也清楚,新加坡要想在全球供应链重组里不被落下,就得提前绑上印度这个 “潜力股”。 但咱得说句公道话,印度想超车哪儿那么容易?李显龙只提了人口优势,没说印度的糟心事。 就说外资政策吧,2023 到 2024 年,印度三次改新能源外资准入规则,两次调数字服务税,搞得外资都不敢轻易下手,特斯拉去建厂的事儿拖了好几年没下文。 基础设施更差,港口货物周转率才是中国的三分之一,高速公路密度连中国四分之一都不到,数字网络也就覆盖 30% 的人,年轻人再多,没地方干活、没好设施支撑,那点人口红利也变不成经济动力。 还有失业率,印度每年新增上千万劳动力,就业岗位却差远了,年轻人失业率都快 15% 了,这都是实实在在的麻烦。 再看中国这边,“老了” 这话太绝对了,老龄化确实是挑战,但中国早有准备,这些年产业升级一直在搞,数字经济、高端制造都起来了,不是光靠劳动力吃饭。 而且中国守规矩啊,李显龙自己都承认,中国从 WTO 受益后一直遵守规则,就算裁决对自己不利也照办,这种信誉不是随便能比的。 跟东盟的合作摆在那儿,真金白银的投资,实实在在的项目,这都是经济韧性的底气。 光说年龄就判输赢,根本站不住脚,当年日本老龄化也严重,不照样是发达国家?关键看怎么应对,中国这几年的动作大家有目共睹,根本不是坐等着被超越的样子。 李显龙这话说得挺鸡贼,他一边给印度吹彩虹屁,一边又肯定中国守规则,其实就是两边不得罪。 既想拉印度重新考虑加入 RCEP,平衡中国在区域里的影响力,又怕得罪中国断了自己的财路,所以特意补了句夸中国的话。 新加坡的算盘从来都是为自己打,他们要的是在中美印之间保持中立,让自己永远是那个 “中间人”,这样才能在国际上混得开。 印度那边倒是挺会往自己脸上贴金,李显龙话音刚落,《经济时报》就大张旗鼓报道,说国际社会认可印度的潜力,视频剪辑在网上传得满天飞,把这话当成强心剂。 但实际情况咋样,印度自己心里有数,制造业技术落后,人均 GDP 才 2800 美元,跟中国差得远呢。 就算苹果去设厂生产 iPhone 17,也只是组装环节,核心技术还在别人手里,想靠这个赶超,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说白了,李显龙的话就是基于新加坡自身利益的战略表态,不能当真,中国确实面临老龄化,但经济根基稳、产业升级快,不是一句 “老了” 就能否定的。 印度有潜力,但没解决那些硬伤之前,超车就是空谈。 新加坡跟印度走近,本质是小国的生存策略,想多抱几条腿。 咱们不用太在意别人怎么说,中国经济好不好,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有杆秤,不是别人一句话就能定义的。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2
用户10xxx12 1
2025-11-12 16:36
只条虫已老开始僵化了[敲打][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