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双十一终于结束了,战线拉得长得让人疲惫。朋友吐槽说电商越来越难做,电商税一来,今

双十一终于结束了,战线拉得长得让人疲惫。朋友吐槽说电商越来越难做,电商税一来,今年好多商品悄悄涨了15%到20%。推广费、税收层层叠加,一年两千万流水最后到手才三十万利润。这年头,低价真成过去式了? ​ 数据不会骗人。今年双十一全网成交额虽然破万亿,但增速已经连续几年放缓。有机构统计,超六成商家表示利润空间被压缩,而“满减叠券”的玩法让不少消费者算到头秃。这哪是购物节,分明是数学考试。 ​ 直播带货的头部主播们,今年战报也静悄悄。不再晒破纪录的GMV,转而强调“为用户省下多少亿”。话术变了,背后是流量见顶的现实。平台砸钱换增长的年代,可能真要翻篇了。 ​ 涨价背后,电商税只是因素之一。物流成本涨了,包装要环保了,连短视频投流都比去年贵了三成。商家被夹在中间,要么提价,要么偷工减料。最后买单的,还是普通消费者。 ​ 但说低价时代彻底结束,可能还为时过早。拼多多的百亿补贴照样火爆,抖音直播间里9块9包邮的纸巾依然秒光。消费在分化,有人愿意为品质买单,也有人永远在找性价比极限。 ​ 双十一延长到近一个月,与其说是狂欢升级,不如说是流量焦虑。平台需要持续的热度,商家需要更长的回款周期。只是苦了用户,熬夜抢购的仪式感,被稀释成了拖沓的拉锯战。 ​ 其实问题不在于低价消失,而是套路太多。当年双十一简单直接的半价,现在变成迷宫般的规则。当消费者要拿出Excel表做攻略,购物节的初心还在吗? ​ 或许该回归理性了。需要的人自然蹲优惠,不需要的也不必硬凑热闹。毕竟省下的钱是自己的,时间也是。 ​ 明年双十一还会继续吗?当然会。但可能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的那个夜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