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66年,大庆油田发现者谢家荣吞下一整瓶安眠药,在睡梦中离世,第二天,妻子吴镜

1966年,大庆油田发现者谢家荣吞下一整瓶安眠药,在睡梦中离世,第二天,妻子吴镜侬在他身边发现了一张字条,上面短短十个字令人泪目。 1966年8月14日清晨,北京一处普通民居里,谢家荣的妻子吴镜侬推开房门,看到的是丈夫安详的遗容和枕边那张写着此生无愧找矿人,唯负妻儿泪满襟的字条,这个遗言让吴镜侬泪如雨下伤心至极。 当时谢家荣已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了,他为什么要自杀呢,这所有的一切还要从他的出生经历说起。 1897年谢家荣出生在上海,他的父亲是个小商贩在上海滩讨生活,看着聪慧的儿子,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他早点学门手艺养家糊口,可这个倔强的孩子偏偏爱上了读书,每天抱着借来的书本不撒手。 1913年,16岁的谢家荣做出了改变一生的选择,工商部地质研究所正在招生,这个新兴学科不收学费还管饭,对穷学生来说是个机会,谢家荣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从此与地质学结下不解之缘。 命运的转折来得很快,1916年19岁的谢家荣凭借优异成绩获得公费留美资格,在斯坦福大学的四年里,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西方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 1920年,23岁的他拿到硕士学位,导师极力挽留这个天才学生继续深造,美国的矿业公司也开出优厚条件,但谢家荣的选择让所有人意外,他要回到那个积贫积弱的祖国。 回国后的谢家荣立即投入工作,1920年他完成了中国第一份石油地质报告,大胆预言甘肃玉门蕴藏着巨大油田,当时的中国被西方断言贫油,石油完全依赖进口,谢家荣不信这个邪,他背着简陋的仪器,徒步穿越戈壁荒漠,用双脚丈量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抗战爆发后谢家荣的工作更加紧迫,他在湖南创办锡矿把全部利润直接送往前线作军费,得知军工急需铝材他又马不停蹄赶往福建,在漳浦找到了宝贵的铝土矿。 那些年谢家荣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淮南八公山煤田、安徽凤台磷矿、甘肃白银厂铜矿,每一处发现都意味着国家工业的一次飞跃。 真正让谢家荣名垂青史的,是他对大庆油田的预见,1952年当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西北时,谢家荣却指向了东北的松辽平原,他在论文中写道:松辽平原的地质构造具备形成大型油田的所有条件,这个判断比后来广为人知的地质力学理论还要早两年。 1954年,谢家荣与同事黄汲清共同制定了松辽平原石油勘探方案,他亲自起草工作方法,绘制勘探图纸,把一切数据无偿交给国家,为了培养一线人才他还创办地质学校,手把手教出了上百名技术骨干。 1959年,当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喷出原油时,谢家荣没有出现在庆功会上,他正在西南的深山里寻找另一处矿藏,对他来说找到油田只是完成了一项工作,祖国还有更多宝藏等待发掘。 但是命运的残酷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1966年夏天一场浩劫席卷全国,8月8日谢家荣被拉到批斗会上,造反派给他扣上反动学术权威和油田窃贼的帽子,墨汁从他头顶浇下,一块沉重的木牌砸断了他的鼻梁,68岁的老人被捆在烈日下游街示众。 更让他心碎的是,那些凝聚毕生心血的找矿图册被付之一炬,他亲手标注的油田构造手稿,被拿去垫了泔水桶,看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化为灰烬,这个为国家寻宝的人竟被诬陷成窃贼。 身患严重肺病的谢家荣被关进牛棚,在那个阴冷潮湿的地方,他咳嗽不止,却得不到任何治疗。 1966年,8月13日晚谢家荣显得异常平静,他对妻子吴镜侬说想一个人静静,然后关上了房门,深夜他取出积攒了半年的安眠药,一粒一粒地吞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冤屈,而是如何保护家人免受牵连。 第二天清晨,当吴镜侬发现丈夫的遗体时,那张写着此生无愧找矿人,唯负妻儿泪满襟的字条,成了这位科学家留给世界的最后话语,前半句是谢家荣对祖国的交代,后半句是对家人的愧疚。 三天后,谢家荣的妻子吴镜侬在安顿好五个孩子后,选择追随丈夫而去,她只留下一句话:我追你爸去了。 谢家荣走了但他为中国找到的宝藏还在源源不断地造福后人,大庆油田至今仍是中国最重要的石油基地,他发现的那些矿产支撑起了共和国的工业体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来源:《中国现代地质学家传·谢家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