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晴天霹雳(对美国而言)!中国不但不购买美债,反而发行美债,与美国财政部抢生意,关

晴天霹雳(对美国而言)!中国不但不购买美债,反而发行美债,与美国财政部抢生意,关键是中国发行的美债竟然比美国发行的美债更受欢迎,认购倍数远超同期美国国债,世界正在出现两个“美元中心”。这对美国政府真是当头一棒! 从上周五说起,中国财政部在香港直接甩出40亿美元的主权债券,这可不是小打小闹,3年期和5年期各20亿,利率定在3.646%和3.787%,刚好跟美国同期国债的二级市场收益率对齐。结果呢,全球投资者蜂拥而上,总认购额直接飙到1182亿,超额认购近30倍,这数字一出,华尔街那边估计不少人得揉揉眼睛再看一遍。想想看,美国财政部天天为赤字发愁,国债拍卖时还得盯着需求曲线,中国这边倒好,不光不买美债了,还自己下场抢饭碗,关键是抢得还挺欢实。 中国外汇储备稳稳的三万多亿刀,哪是缺钱才发债的节奏。实际上,这是中国金融开放的实打实一步棋。过去几年,中国主权债在国际市场上的供给一直紧巴巴的,好不容易一放出来,就跟热饼似的抢手。这次债券主要面向国际机构,亚洲养老基金、中东主权财富基金、欧洲央行分支,甚至美国的一些养老机构都掺和进来了,主权类投资者占了42%,不少还是头一遭买中国债。为什么这么火?简单说,中国经济这几年韧劲十足,前三季度GDP增长5.2%,消费回暖、出口稳健,投资者一看,这资产不光安全,还能分散美元风险。尤其是现在全球通胀压力大,美债收益率虽高,但波动也大,中国债的信用评级在国际上已经跟发达国家平起平坐,利率一平齐,谁不心动? 美国国债市场是全球老大,靠的就是美元的“避险光环”和美联储的调控。可最近两年,中国持有的美债从高峰的1万多亿降到7600亿左右,连续几个月减持,去年一年就甩了1000多亿。这不是单纯的抛售那么简单,中国在优化外汇储备结构,转向更多元资产配置,顺带还通过发行美元债回笼资金,定价基准也给中资企业出海融资铺路。结果呢,美国财政部发债时,需求边际上有点松动,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微升到4.2%,拍卖会上投标单递得没那么快。美联储那边,官员们开会时得掂量掂量,这波资金分流会不会放大赤字压力。毕竟美国政府关门危机刚缓和点,下周又要拍卖1250亿国债,外加400亿公司债,流动性一紧,市场就得抖三抖。 过去,纽约是唯一的美元中心,所有大宗交易、储备配置都绕着它转。可现在,香港和北京开始冒头,形成第二个“美元中心”。为什么这么说?中国通过常态化发行美元主权债,拉近了跟全球资本的距离,投资者能直接用美元买中国资产,曲线里嵌入人民币元素,慢慢蚕食美元的独占地位。拿数据看,这次发行后,欧洲央行报告显示,他们把中国债持仓比例上调了5%,中东基金追加了10亿仓位,东京的养老机构也跟进配置。反观美国,美债虽仍是主流,但供给过剩的苗头出来了,政府发债规模不减,需求却被稀释,这就逼着收益率得往上走,借贷成本一高,整个经济增速就得打折。 当然,美国也不是坐以待毙。财政部那边,耶伦上台后就强调要稳住盟友买债,最近还通过TGA账户囤积流动性,试图稳市场。可问题在于,全球投资者越来越务实,不再一味追美元。中国债的吸引力在于稀缺性和稳定性,供给不足一发行就秒光,这跟美债的“天天见”形成对比。专家分析,美债如果继续被“武器化”讨论,中国减持的影响其实有限,因为美联储能通过量化宽松兜底,但长期看,信用流失是真事儿。美元从“避风港”变“风险源”的迹象,已经在2025年上半年显现,关税战一打,美债收益率异动,中资美元债市场也跟着晃荡,一级发行放缓,二级交易从赚转亏。 中国不买美债了,自己发债还卖得飞起,这不就是市场在投票吗?国际资金追捧中国信用,背后是中国经济实力的硬支撑。投资者算盘打得精,谁收益率稳、谁资产香,谁就赢。美国政府得好好想想,怎么在竞争中稳住阵脚,而不是总盯着别人减持喊“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