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当地时间11月11日,首趟满载着俄罗斯自产的植物油集装箱列车从莫斯科发往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没有转基因大豆和玉米,这是从法律层面被禁止的,比起美国的转基因大豆要放心得多。 要知道中俄经贸互惠互利是好事儿。而俄罗斯这边的底气,能开专列往中国运货,可不是临时凑出来的产能。 2014 年到 2023 年这十年间,俄罗斯植物油产量直接从 390 万吨飙到了 980 万吨,翻了 2.5 倍,光是葵花籽油出口量就稳稳站在世界前列,这种产能爆发不是靠运气,是实打实深耕农业多年的结果。 要知道俄罗斯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大麦出口国,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程度本就不低,植物油作为下游产品,品质自然有保障,加上非转基因的法律背书,刚好卡中了中国市场对高品质粮油的需求缺口。 别觉得咱们自己榨油能力强就不用进口了,2024 年咱们国产油料榨出了 1411.5 万吨食用油,创下历史新高,但即便这样,还是进口了 804.3 万吨食用植物油,这说明国内市场的需求摆在那儿,尤其是葵花籽油这类口感好、用途广的油脂,2024 年一年就进口了 109.2 万吨,而俄罗斯正好是这类油脂的主产国,这种供需匹配简直是老天爷搭的桥。 反观咱们每年进口的一亿多吨大豆,大部分是美国转基因大豆,虽说农业农村部有安全认证,但不少人买油时还是会下意识避开,俄罗斯植物油刚好填上了这块 “放心粮油” 的空白,也让咱们的进口来源更多元,不用在一棵树上吊死。 这种合作的好处,在边境口岸的实际运作里看得更清楚。内蒙古满洲里有个鑫沣粮油,专门做俄罗斯油菜籽的落地加工,靠着 “俄料中制” 的模式,每吨原料成本能省 500 块,去年至今光成本就省了 800 多万。 为啥能省这么多?一方面是边民互市贸易的政策红利,把传统贸易 18% 的税费压到了 4% 以下,另一方面是俄罗斯油菜籽本身品质硬,酸值低、烟点高,国内下游的食品厂、餐馆抢着要,他们去年 12 万吨的加工量里,七成能卖到中西部市场,还缴了 6400 多万的利税。 更有意思的是,这事儿还带动了 3600 多名边民增收,2025 年才四个月,边民就靠这赚了 100 多万,真正做到了企业赚钱、边民受益、地方增收,这种三方共赢的买卖,可比单纯买原料实在多了。 而且中俄的合作早就不是 “我卖你买” 的简单模式,而是往产业链深处绑了。2020 年石家庄就接过一趟从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发来的小包装葵花籽油专列,8700 公里路程走了 13 天,1025 吨货物价值近 1000 万元,直接把俄罗斯原装的油送到了中国超市货架上,省去了中间不少环节。 到了 2025 年,满洲里口岸一季度的进出口货运量就增长了 10.6%,贸易值增长 6.1%,其中粮油加工已经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对俄罗斯来说,中国 14 亿人的大市场能稳稳接住他们的植物油产能,2024 年俄罗斯油料作物产量都快摸到 3000 万吨了,有了中国这个稳定买家,根本不用愁销路。 对咱们来说,不仅能拿到放心的非转基因油脂,还能通过 “落地加工” 带动边境地区的产业发展,解决就业问题,这种好事儿可不是随便跟哪个国家合作都能有的。 说穿了,这趟植物油专列就是中俄经贸互惠的一个小缩影。俄罗斯有高品质、非转基因的农业产能,却需要大市场来变现;咱们有庞大的消费需求,还需要稳定、放心的供应链;再加上边境口岸的政策创新,把这两边的优势捏到一起,就成了谁都不吃亏的好生意。 不像有些贸易合作总藏着 “谁占谁便宜” 的小算盘,中俄这种基于各自优势的互补合作,既解决了咱们老百姓 “吃油放心” 的问题,又帮俄罗斯把农业优势变成了真金白银,难怪这种合作能越做越扎实,往后肯定还会有更多装满俄罗斯粮油、矿产、能源的专列往中国跑,毕竟好生意从来都是越做越红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