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最近,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称,台积电稀土告急,求大陆放手?台积电以创始人张忠谋为代

最近,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称,台积电稀土告急,求大陆放手?台积电以创始人张忠谋为代表的人,曾经制裁中国大陆时有多嚣张、有多歹毒,我们不会忘记。 中国大陆应该逐渐放弃台积电,以稀土为武器,把台积电搞残、搞垮,使得台积电的人才回流中芯国际等中国大陆芯片企业。 稀土的价值不是今天才被重视的。从智能手机到导弹雷达,几乎所有高端科技的核心部件都绕不开稀土。中国大陆恰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掌握着全球绝大多数的稀土精炼能力。 这些年来,台积电在芯片代工领域一家独大,也因为掌握先进制程工艺成了西方国家制裁中国科技时的合作者。 回顾当年,美国一声令下,台积电毫不犹豫地中断了对华为等大陆企业的供货,连犹豫都没有一下。这种配合,配合得太主动了点。 可现在风水轮流转,稀土这张牌终于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台湾方面反过来希望大陆“高抬贵手”,这难免让人觉得有点讽刺。 从魏哲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台积电现在确实面临压力。全球芯片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光是三星、英特尔虎视眈眈,大陆的中芯国际这些年也没闲着,虽然起步晚,但进步飞快。 如果这时候大陆对稀土进行精准调控,对台积电来说绝对不是小事。不要小看稀土,一旦供应链哪怕只是一点点不顺畅。 制程就可能出问题,交期一延误,客户信心一动摇,市场份额说丢就丢。而台积电最怕的,就是客户转单。你说它怕不怕? 当然,咱们也不是为了搞垮台积电而搞垮台积电,关键是要看态度。台积电过去的种种做法,确实寒了很多大陆人的心。 本来两岸在芯片科技上完全有合作空间,可台积电选择站在美国一边,主动切断对大陆高端企业的支持,甚至在美国设厂时表现得比谁都积极,结果呢? 美国对台积电一样不放心,派驻工程师、限制技术转移,甚至在亚利桑那工厂还闹出技术人员不适应、产能爬坡困难的问题,让台积电也吃了不少苦头。 这时候再来求大陆放松稀土出口,多少有点晚了。再往深里说,稀土不仅仅是资源,更是一种战略。就像当年日本对中国稀土依赖度高,却在钓鱼岛问题上硬刚。 结果中国一限制稀土出口,日本立马就怂了。这说明,关键材料的掌控权在谁手里,谁就有更大的话语权。现在台积电面临的压力,正是大陆提升科技自主权的一个机会。 通过合理引导稀土出口,用市场手段调节资源流向,一方面可以让台积电感受到“资源不是无限供给”的现实,另一方面也能推动大陆的芯片企业抓住机会吸引人才。 说到人才回流,这其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台湾的芯片工程师在台积电工作强度大、压力高早已不是秘密,很多人都在寻找更合理的工作环境。 大陆的芯片企业近年来待遇提高、发展速度快、政策支持力度大,吸引力越来越强。如果台积电在原材料和市场上都受到挑战,一部分技术骨干自然可能考虑跳槽。 而中芯国际、华虹、华力等企业正好可以承接这部分人才,形成正向循环。有些人担心,如果对台积电限制稀土,会不会影响全球供应链甚至引发反弹?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第一次提了。关键在于节奏和方式,不是一下子“断供”,而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控,逐步引导资源向支持国产化的方向倾斜。 就像打太极,一招一式不急不躁,但每一步都在掌控之中。中国的目标从来不是搞垮谁,而是让自己的科技产业真正站起来,拥有自主发展的能力,而不是永远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从大的格局来看,台积电的困境其实是全球芯片产业格局变化的缩影。过去几十年,亚洲制造、欧美设计的模式固化太久,导致一些关键领域形成了垄断。 现在随着大陆加快科技自主步伐,产业链重构已经是大势所趋。不论是美国打压、台积电配合、还是稀土成为变量,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是一个主线:中国必须掌握自己发展的主动权。 而这个主动权,正是建立在我们对关键资源、关键技术、关键市场的深度把控之上。所以说,台积电今天的稀土焦虑,其实就是过去技术封锁的回音。 当年你毫不留情,现在却希望大陆网开一面,这种事说到底还得看人心。大陆不是不讲理,但也绝不会再任人宰割。未来是属于掌握核心科技的人,而不是靠别人施舍资源的人。 台积电如果真想走得更远,不如先想想该如何面对一个崛起的大陆,而不是继续幻想靠别人施舍资源来维持自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