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现在只要彻底关闭移动网络,乌克兰的无人机就会立刻停飞” 11月11日,俄联

“现在只要彻底关闭移动网络,乌克兰的无人机就会立刻停飞” 11月11日,俄联邦乌里扬诺夫斯克州数字发展部长奥列格·亚格法罗夫称,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已实施永久性移动网络关闭措施,该措施将持续至特别军事行动结束。此前,仅在面临无人机袭击威胁时才会中断通信,但如今这一限制已变为无限期执行。 他说,这一决定由联邦当局作出,目的是保护战略设施及民众安全。限制区域已扩大,目前涵盖居民区、办公场所及社会公共设施,但具体边界未予公布。 只能说,乌里扬诺夫斯克州这波永久性关闭移动网络的操作,看着突然其实全是被逼出来的,联邦当局的决定背后全是吃过亏的教训和实打实的安全压力。 先得说这地方可不是普通州府,藏着太多不能碰的 "宝贝",季米特洛夫格勒正在建的 MBIR 快中子核研究设施,是普京亲口叫 "革命性" 的项目,合同价就达 333.96 亿卢布,计划 2027 年完工,这种级别的核设施要是被无人机盯上,后果根本不敢想。 更要命的是,2025 年 10 月 19 日刚出过事,乌克兰无人机直接深入俄境内 1500 公里,把该州的维什凯玛变电站炸了个正着,这座 500KV 变电站可是连接乌里扬诺夫斯克、莫尔多维亚等四个地区的能源枢纽,管着水库和水电站的运转,一炸就导致全州停电,抢修了半天才恢复,吃过这亏再不想办法就真晚了。 这事儿的关键还是无人机和民用移动网络的 "绑定关系",俄乌战场早就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2023 年 12 月,乌军击落的俄罗斯 Shahed-136 无人机里,就装着乌克兰 Kyivstar 电信公司的 4G 模块和 SIM 卡,靠民用网传数据,就算遭电子干扰也能跟控制中心保持联系,精准执行任务。 反过来乌克兰更精,大量用改装的民用无人机,靠廉价 4G 模块导航,2024 年一年就生产了 220 万架,2025 年还计划采购 450 万架,其中不少 FPV 无人机成本才 500 美元,专挑能源站、军工厂这类战略目标打,性价比高得离谱。 土耳其通讯社统计过,传统无线电无人机在电子干扰下任务失败率高达 75%-90%,这就让双方都盯上了民用移动网络,毕竟这玩意儿覆盖广、信号稳,还不容易被专门的电子战设备侦测。 之前俄罗斯各地都是临时关网,2025 年 5 月 21 日那次最典型,莫斯科、图拉、利佩茨克等多个地区突然断网,MTS、Megafon 这些主流运营商全出了问题,老百姓连 Telegram 都刷不动。 后来利佩茨克州长才说实话,是军方主动关的,就因为一晚上击落了 127 架无人机,怕它们靠移动网定位。 那次关网虽然乱,但确实挡住了不少潜在袭击,这就让联邦当局看清了,临时措施根本不够用 —— 特别军事行动没结束,无人机威胁就不会停,总不能天天等着威胁来了再手忙脚乱断网,索性搞永久性关闭,一了百了。 有人可能觉得 "一刀切" 太极端,但看看乌里扬诺夫斯克州的处境就懂了,自家的能源心脏刚挨过炸,核项目又是重中之重,周边还连着好几个地区的能源供应,简直是无人机攻击的 "理想目标"。 更有意思的是,俄罗斯自己的光纤无人机虽然能抗干扰,但那是自家装备,敌人可没这技术,只能依赖民用网络。 纳卡战争早就给过教训,阿塞拜疆就是靠无人机端了亚美尼亚 12 套防空系统,那些看似厉害的地空导弹,面对低空慢飞的小无人机根本没辙,如今俄乌战场的无人机密度比纳卡冲突高了几十倍,不掐断民用网络这个 "隐形导航仪",根本防不过来。 这次把限制区域扩大到居民区、办公场所,连具体边界都不公布,看着神秘其实是怕漏死角。无人机小得能藏在包里,从居民区起飞,靠民用网导航直奔核设施,要是只关办公区的网,等于给敌人留了后门。 虽然关网给老百姓添了麻烦,没法随时刷手机、用移动支付,但跟战略设施被炸、民众受波及比起来,这笔账联邦当局算得很清楚。 毕竟在无人机满天飞的当下,民用网络早不是单纯的通信工具,成了藏在眼皮子底下的作战通道,与其天天提心吊胆防袭击,不如直接断了这条路,至于要关到什么时候,只能等特别军事行动结束,这颗悬着的心才算真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