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李显龙在新加坡当了20年总理,如今以国务资政身份去伦敦开会,直接放话:中国老了,

李显龙在新加坡当了20年总理,如今以国务资政身份去伦敦开会,直接放话:中国老了,印度经济未来可能超车。这话不是随便说的,背后是新加坡和印度越走越近的现实。 印度确实握着全球最多的 14.6 亿人口,68% 都是劳动年龄,乍一看满是奔头。可世界银行的数据不会骗人:印度真正能走进职场的人只占 40.8%,还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二。 让人意外的是女性就业,只有 22.5% 的印度女性愿意走出家门工作,相当于三个印度女性里,才有一个能为经济添力。 教育更是拖后腿的硬伤。15 到 19 岁的年轻人里,三分之一只念过普通高中,没什么专业技能;25 到 34 岁的青壮年里,超六成连高中文凭都没有。 大量年轻人空有年纪,却没本事胜任技术岗位,20 到 24 岁的青年失业率飙到 42.8%— 差不多两个年轻人里,就有一个没工作。所谓的 “人口红利”,不过是看着饱满、一戳就破的泡沫,根本落不了地。 再看李显龙说的 “中国老了”,也藏着片面的心思。中国县域里 60 岁以上的老人占比已经超 25%,农村空巢老人更是占了六成多,老龄化的压力确实真实存在。但这从来不是 “发展停滞” 的信号,反而成了倒逼转型的动力。 农村缺劳动力,无人农机就成了香饽饽。现在中部农村的田里,无人机撒肥、自动驾驶拖拉机耕地成了常态,机器替代了人力,粮食产量没降反升。 李显龙敢这么直白表态,背后是新加坡和印度越绑越紧的实打实合作。这两年,新印的联手早就跳出了纸面。2025 年两国要搞 11 次联合军演,比去年翻了一倍,不光练反潜,还练两栖登陆,明显是想把军事互信拉到新高度。 经济上从 2014 年起,新加坡就一直是印度最大的外资来源国,2023 年一口气投了 154 亿美元,还搞了个科技人才交流计划,以后两国各有 1000 名年轻技术人员,能互相去对方国家上班打拼。 贸易额也跟着水涨船高,2023 年已经冲到 690 亿新元,新加坡元兑印度卢比的汇率稳得很,双方做生意都不用担惊受怕汇率波动。就连印尼都掺了进来,和新加坡一起搞红树林保护、共建医院,形成了新印印尼三方联动的小圈子。 但新加坡的算盘,从来不止于和印度搞好关系。就在李显龙伦敦开讲前一个月,美印刚签了十年防务协议,不光要一起军演、共享情报,还要在人工智能这些新领域联手,印度的 “东进” 和美国的 “印太战略” 正好对上了节奏。 新加坡立马嗅到了机会,一边拉着印度海军去马六甲海峡巡逻,一边又不关闭樟宜海军基地对美军的开放,妥妥的 “双向绑定”。 毕竟 2025 年中美贸易摩擦那回,新加坡港口三天吞吐量就降了 12%,这个靠航道吃饭的城市国家,最怕的就是依附单一力量,被别人卡住脖子。 可李显龙心里门清,印度的短板根本藏不住。新加坡自己的智库都在 2025 年的报告里说,印度的人口红利窗口期就剩不到十年,到 2032 年就会关闭。 现在印度的制造业占比越来越低,从 2014 年的 17% 跌到了 2025 年的 13%,港口货物周转速度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更要命的是军工,60% 的装备都得靠进口,自己研发的战机搞了四十年,至今没能真正形成战斗力。 说到底,新加坡就是想让中印保持适度制衡,自己才能在中间稳稳赚航道 “过路费”,保住战略自主权。这和李光耀时代 “不站边、不依附,只跟最强者合作” 的思路,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只是换了套符合当下语境的说法。 这场关于 “谁能超车” 的讨论,表面是人口和经济的比拼,内核其实是大国博弈与小国生存智慧的交织。李显龙的演讲,不过是把这种复杂的算计,用一句直白的话摆到了台面上。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07
用户14xxx07 3
2025-11-12 17:19
老子挖克拉海峡,另外穿北极,憋死新加坡
真心汉子
真心汉子 2
2025-11-12 16:32
新加坡殖民者真的很坏,支持马来西亚驱逐殖民者,拿回属于马来西亚的新加坡
韭菜炒大葱
韭菜炒大葱 2
2025-11-12 16:01
没想到老李退休后被张将军招进了战略忽悠局任职了
乐容
乐容 2
2025-11-12 16:11
三哥都被吹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