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商洛法院:聚力解“薪”愁

“我们聚焦农民工、老年人等群体欠薪难题,灵活方式方法,推行错时执行,精准打击被执行人躲、藏、逃行为,以多元举措解‘薪’愁、暖民心,用法治力量为群众筑牢民生底线。”11月10日,商洛市中院执行法官介绍说。

一次次公正高效地审理,一笔笔及时兑付的欠款,彰显着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临近年终岁末,商洛两级法院集中开展执行攻坚专项行动,聚焦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让每一份辛苦付出得到回报。目前,累计执结重点案件456件,到位案款达3700万元。

高效调处“薪”暖“银发”务工者

“这笔‘养老钱’终于到手了,太感谢法院了!”11月5日,30名平均年龄70岁的“银发”劳动者代表,将绣有“倾心调解化纠纷秉公司法暖民心”的锦旗,送到商州区法院速裁庭法官手中。

这些老人曾在某印象工程绿化项目务工,工程完工后,发包方与承包方相互推诿,劳务费迟迟未能兑付。对靠这笔收入维持生计的老人们来说,被拖欠的不仅是辛苦钱,更是安度晚年的“养老钱”。多次协商无果后,30名老人委托律师集体起诉,期盼法律为他们讨回公道。

案件受理后,商州区法院速裁庭充分考虑老人行动不便、法律知识薄弱的特点,启动“批量审理+集中调解”机制。承办法官一方面梳理案件共性,厘清各方责任,锁定矛盾焦点;另一方面主动联系,通过电话沟通、面对面交流等方式,缓解老人们的焦虑情绪。同时,法官多次与用工方、发包方沟通协调,既从法律层面解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拖欠报酬的违约责任,又从伦理角度耐心劝说“老人辛苦挣的‘养老钱’,拖欠既不合情也不合法”。最终,双方达成共识,由发包方代为支付全部欠款,所有款项已足额发放到老人手中。

司法建议撬动源头解难题

“盼了这么久,终于拿到血汗钱,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11月4日,丹凤县8名农民工拿到被拖欠的20万元工资时,难掩激动之情。

这起欠薪案的起因要从一项建设工程说起。丹凤县某医疗机构将建设项目交由恒某建设公司承建,该公司又将部分工程分包给盛某劳务公司,劳务公司再把室内瓷砖铺设、内墙粉刷等工作交由曹某承接。工程按期完工验收后,曹某结算部分款项却未优先支付农民工工资,导致8名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农民工诉至法院后,法院依法支持了他们的诉讼请求,但曹某在判决生效后仍未履行义务。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丹凤县法院通过线上网络查控与线下实地走访全面调查,未发现曹某名下有可供执行财产,发布悬赏执行公告也未获得线索,案件一度陷入僵局。考虑到欠薪直接关系农民工生计,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采用“柔性化解+源头治理”思路破解困局。依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法院向该医疗机构的主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剖析工程分包环节薪资监管漏洞,提出强化全流程监管、健全预警机制等建议;向项目发包方、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明确其在兑付农民工工资中的社会责任。

司法建议发出后,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相关方研究,推出三项关键举措:强化行业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监管,保障工资专用账户合规使用;加大执法力度,严查恶意欠薪行为;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引导企业守法、农民工依法维权。在司法建议的“柔性引导”与协助执行的“刚性约束”双重推动下,发包方、总承包方、分包方积极配合,协商一致代为支付了全部拖欠工资。

雷霆出击追回30万元欠薪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拿到工资,法院的效率真高!”10月13日,拿到被拖欠的工资后,李某等12名劳动者连连为镇安县法院点赞。

李某等12人曾在某公司务工,因公司拖欠工资,他们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劳动仲裁。人社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责令该公司限期支付拖欠工资,但该公司在法定期限内未履行义务,人社局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受案后,迅速审查案件并作出准予执行裁定,启动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快速立案。执行法官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及时发现并依法划拨了该公司名下银行存款30余万元。款项到位后,执行法官主动对接人社部门,同步联系12名工人告知领款流程,逐一为他们办理领款手续,所有拖欠工资很快全部发放到位。

下一步,商洛两级法院将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优化工作机制、提升司法效能,全力守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社会和谐稳定注入坚实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