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直接关系民生服务的优化完善,我们当然要全力配合”
“您好!我是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指导员邓婕如,今天来开展入户登记工作,麻烦您配合填写相关信息。”日前,身着统一咖啡色马甲、佩戴正规证件的邓婕如与郭永梅,一同敲开了国贸天琴湾小区住户涂水民的家门。
当前,我市正处于第五次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下称“人口小普查”)入户登记关键阶段,全市1446名调查员及调查指导员,正深入584个调查小区,对5.8万名抽样对象开展信息采集工作。
“双轨”登记提质增效“两表”采集覆盖全面
亮明身份并出示证件获得同意后,邓婕如熟练地打开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专用App,开始逐项核对信息:“麻烦确认一下,10月31日晚在您家实际居住的人数是多少?房屋建筑面积约为多少平方米?”她一边对照户表与人表的调查项目细致询问,一边快速完成电子录入。
记者注意到,本次调查表单分为户表和人表两类:户表聚焦住房基本属性,涵盖住房类型、设施配置、居住面积等核心内容;人表则精准采集家庭成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等个人基础信息。“这些采集的信息将为政府精准掌握人口与住房变化趋势提供支撑,后续可更好地服务城市发展、百姓生活。”邓婕如在登记过程中适时做好政策解读,有效打消居民顾虑。
整个登记流程全程电子化,邓婕如每录入一项信息都会与涂水民当场核对,确保填报内容真实、准确、完整。经过约20分钟的沟通,两份表单信息全部采集完毕,涂水民完成电子签字确认后,邓婕如点击“一键上报”,本次入户登记工作顺利完成。收起移动采集终端,两人随即赶往下一户居民家中。
为提升调查便利性与居民参与感,本次“人口小普查”创新采用入户登记和互联网自主填报的“双轨”并行模式。居民既可选择由调查员手持电子终端上门登记,也可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个人及家庭信息。若居民在规定时限内未完成线上自主填报,调查员将主动上门开展“补位”登记,在减少入户打扰的同时,确保调查数据全覆盖。
双重保障筑牢防线
隐私安全全程护航
“一开始确实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尤其是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这些敏感内容。”涂水民坦言,起初对抽样调查有些顾虑。针对这一普遍情况,邓婕如与郭永梅提前做好沟通准备,详细向居民介绍隐私保护的各项措施。
“您的个人信息会直接上传至全国统一数据库,传输全程采用加密技术,提交后我们在采集终端上也无法查看详细内容。”邓婕如介绍,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上门时均身着统一服装、佩戴正规证件,居民可扫描证件上的二维码核验身份。同时,调查工作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工作人员负有法定保密义务,严禁泄露或出售调查对象个人信息,形成“法律约束+技术防护”的双重保障。
“取得住户信任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今年是邓婕如第三次参与人口调查工作,此次她负责40户居民的信息采集任务。“正式入户前,我们都会做到与被调查户进行充分沟通。目前整体进展顺利,居民配合度较高。”邓婕如表示,入户登记有着严格的流程规范,仅入户时间就需精准把控:“晚上6点半到9点是入户的‘黄金时段’,多数居民白天外出工作,晚上才在家,但时间过晚又可能影响居民休息,所以每次上门前都会提前与被调查对象预约确认。”
通过工作人员的全面解读,越来越多住户理解了人口调查的重要意义。“能成为这1%的‘数据样本’很有价值,这些数据直接关系到教育、养老等民生服务的优化完善,我们当然要全力配合。”涂水民说。
十年一度国情调查
夯实城市发展数据基石
什么是1%人口抽样调查?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又被称为人口小普查,每十年开展一次,通常在两次人口普查之间,尾数逢“5”的年份开展。其目的在于及时掌握人口发展变化情况,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我国已分别在1987年、1995年、2005年、2015年开展了四次1%人口抽样调查,今年是第五次。由于调查样本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被称为1%人口抽样调查。
自11月1日,我市启动“人口小普查”入户登记以来,全市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深入各调查小区,全力推进数据采集工作。本次调查将全面摸清南昌人口在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及居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推动南昌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
为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我市后续还将开展登记阶段质量验收、对比核查、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每一份真实填报的调查数据,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决策参考。”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广大被调查对象积极配合,共同完成这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目前,入户登记工作仍在进行中,将持续至11月15日。(洪观新闻记者蔡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