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郑丽文太牛了!上任8天,干了马英九8年不敢碰的事!不仅马英九,历任党主席都不敢!

郑丽文太牛了!上任8天,干了马英九8年不敢碰的事!不仅马英九,历任党主席都不敢!   2025年11月8日,刚坐上党主席位子才8天的郑丽文,直接现身台湾马场町秋祭活动,这一下直接打破了多年来的沉闷局面。   要知道在她之前,不管是马英九还是朱立伦、吴伯雄、吴敦义这些曾经的党主席,对着马场町相关的事,躲得比谁都远,别说亲自到场,就连公开场合提一嘴都吝啬得很。   这事儿背后,其实是国民党几十年都不敢碰的历史疙瘩。马场町秋祭真不是啥普通的纪念活动,从1991年开始,就是白色恐怖的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自己办的,到现在都办了34年了。   主要就是缅怀50年代那会儿,在政治高压下没了的进步人士,李友邦、钟浩东这些名字,都醒目地刻在缅怀墙上,这样的主题天生就带着敏感的历史印记。   对国民党来说,承认这段历史,就跟揭自己家的旧伤疤似的,历任党主席都怕引火烧身,毕竟当年的戒严令和“惩治叛乱条例”,跟国民党当局根本脱不了干系。   马英九在任8年,从来都是躲着这类活动走。他当政那阵子,也不是没碰到过历史相关的事,可在“转型正义”上一直没敢深入,就浅尝辄止,连在公开场合提马场町都很少,更别说亲自去献花了。   朱立伦就更会“和稀泥”了,当年处理王金平党籍那事儿,就因为怕把党内矛盾闹大,直接妥协了;碰到马场町这种敏感的地方,肯定更愿意绕着走,在他眼里,“党内团结”比碰历史这事儿重要多了。   吴伯雄、吴敦义当主席的时候,也跟着走这种保守路子,宁愿在党内搞权力平衡费脑子,也不愿在历史问题上冒一丁点儿险。   他们都门儿清,一旦踏足这儿,不光会被民进党扣上“自我否定”的帽子,还可能惹得党内保守派反弹,这种两边都落不着好的事儿,谁也不想干。   可郑丽文的情况跟他们完全不一样。她当初能以49.1%的支持率在党主席选举里领先一大截,靠的就是党员们盼着“大改一场”的迫切心思。   那时候98.3%的国民党党员都觉得,党必须彻底改头换面,70.6%的人直接说,“年轻人不怎么支持”才是最大的问题,至于“没个明确立场”,更让基层的人急得不行。   这些数据早就给国民党敲了醒钟:再抱着历史包袱不撒手,早晚得把民心全丢光。郑丽文显然读懂了这份期待,她没上任前,就有“没包袱”的名声,当选后第一件事,就是用真行动回应基层的期待。   她去马场町的表现,更打破了以前的沉默。还提前到了会场,跟遇难者家属握手,发言时直接说“这活动我必须来”,还直接说要给白色恐怖的受难者平反,甚至当着一百多号老百姓的面说“两岸是一家,我们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换成以前,这种话国民党高层根本不敢说,就是条红线,可郑丽文偏要把这层窗户纸捅破。   更有意思的是,她明明知道主办方是统派的团体,却主动说“纪念活动不分思想派别”,既安抚了党内不同的声音,又给外面传递了想和解的意思。   她这么突破,不是一时脑子热,而是摸准了党内的心思。国民党内部早就有人说,连战当年的“破冰之旅”虽说有意义,可没解决党内对历史认知的分歧,郑丽文这事儿,正好补上了这个空儿。   活动现场老百姓喊“郑丽文加油”,也说明她这招是对的——现在年轻人对国民党的历史形象大多不感冒,正视历史反倒成了拉近距离的办法。   民进党当局还在拿“国家安全”当借口赶那些有不同意见的人,郑丽文这么做,对比就更明显了,也让外面看到国民党跟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的党主席们,总在“维护形象”和“正视历史”之间晃悠,最后都选了最安全的办法——躲着走。   马英九怕把两岸和解的“稳定劲儿”搞坏,朱立伦怕把党内矛盾闹大,吴伯雄、吴敦义又被老派势力绑着,没人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可郑丽文看得透,国民党的问题从来不是“碰不碰历史”,而是“敢不敢面对现实”,她去马场町这一步,不光打破了几十年的沉闷,还给党内改革开了个好头。   说到底,现在的国民党要是还抱着历史包袱躲来躲去,只会离老百姓越来越远,郑丽文这份勇气,正好踩中了破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