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乌克兰而言,这是高效且贴合需求的战场防御手段 。当前俄乌战场无人机已成为主力攻击装备,乌克兰每日需应对超500架无人机,而旧渔网韧性强、隐蔽性好,搭建的反无人机“隧道”能轻松缠住无人机螺旋桨,还可保护野战医院、道路等设施,让前线军民和装备安全通行,大大降低了伤亡与损耗,弥补了高端防御装备的缺口。 对欧洲多国来说,这是解决环保难题与彰显对乌支持的双赢之举。法国因多家回收公司倒闭,丹麦、瑞典也有大量闲置旧渔网,这些废弃物的回收本是棘手问题。向乌克兰捐赠旧渔网,既无需高额投入就能体现对乌援助的立场,又低成本处理了废弃物资,比如法国的旧渔网供应充足,刚好借乌克兰的需求化解了自身环保困境。 这凸显了现代战场中低成本创意防御的重要性 。以往渔网多仅用于战场伪装,如今却因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成为关键防御物资。这种借鉴类似二战气球拦阻网的古老思路对抗现代无人机的方式,证明复杂高科技并非战场制胜的唯一关键,贴合战场需求的简易手段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也反映出俄乌双方在无人机攻防领域的创新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