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女儿上大学后嫌父母穷,吐槽“没钱别生孩子”,把父母的付出当理所当然。父亲一番“投

女儿上大学后嫌父母穷,吐槽“没钱别生孩子”,把父母的付出当理所当然。父亲一番“投胎如填志愿”的清醒发言,既戳破女儿的自私,又道出为人父母的无奈,引发全网共鸣。本文结合法律明确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拆解“啃老”“感恩”背后的法理与情理,看看网友们如何热议这届年轻人的价值观。 一、扎心!女儿嫌家穷,直言“没钱你生我干嘛?” “我要是有个首富爹就好了,不用跟着你们吃苦受气!” 这话不是电视剧台词,是一位大学生对着亲爹说的真心话。起因很简单,女儿上大学后,总觉得父母给的生活费太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这天又因为要生活费跟父亲吵了起来,脱口而出就是这句扎心的话。 父亲当场就愣了,心里像被重锤砸了一下。他和老婆一辈子省吃俭用,把最好的都给了女儿,供她读书、吃穿从不敢亏待,没想到养到大学,女儿竟嫌弃自己穷,还说出“没钱你生什么孩子”这种话。 难过归难过,父亲没发脾气,深吸一口气跟女儿掏了心窝子:“你想当首富的女儿,我还想当王老板的儿子呢,可能吗?投胎就跟高考填志愿似的,你第一志愿报了马云、王健林,没被录取,被调剂到我这儿了。我这些年一心一意对你,你还不知足?” 父亲接着说:“谁都想过好日子,但你不能冲父母喊‘不想生在你家’。你生在这个家,没人欠你的!你觉得穷,是因为欲望超过了能力,是你自己怨天尤人。穷不是父母的错,错的是你没感恩的心,价值观被消费主义带偏了!我们是你的后盾,不是你随便拿捏的提款机,你顶嘴不是本事,是我们爱你才让着你!” 一番话下来,女儿没再吭声,但这事传到网上,直接引发了轩然大波。 二、法律划重点:父母养你是义务,但不是“无限提款机”! 很多人看完会问:父母有义务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吗?孩子嫌弃父母穷、拒绝赡养,违法吗?这里用通俗的话给大家讲清楚法律边界,都是每个人该懂的家庭法理。 首先,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是法定的,但有“上限”。《民法典》第26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但这里的“抚养”,是保证孩子的基本生活、教育和医疗需求,不是满足孩子的虚荣心。比如孩子成年上大学,父母愿意给更多生活费是情分,不给也不违法——因为18岁后,父母的法定抚养义务已经完成。 其次,子女不能以“父母穷”为由拒绝赡养。《民法典》第1067条明确,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就算父母当年没给你富足的生活,只要他们尽了基本抚养义务,你成年后就必须赡养父母,拒绝赡养可能构成违法,严重的还会触犯刑法。 再者,父母的付出从来不是“理所当然”。法律不强制父母给成年子女买房、买车、付高额生活费,这些都是父母的自愿行为。反过来,子女却有法定的感恩和赡养义务——你可以追求更好的生活,但不能把自己的欲望,变成对父母的道德绑架。 简单说:父母养你到18岁,是法律要求;养你到大学毕业、给你贴补生活费,是父母的爱;而你赡养父母、尊重父母,既是法律义务,也是做人的底线。 三、网友吵翻:这届年轻人,是不是被消费主义带偏了? 这事一曝光,评论区直接分成两派,观点鲜明,吵得热火朝天: 支持父亲的网友占了绝大多数: “怼得太解气了!现在很多孩子被网红、直播带偏了,觉得别人有的自己也得有,忘了父母的钱是血汗换来的。” “我小时候家里穷,爸妈连新衣服都舍不得买,却从来没亏过我学费和吃饭钱。现在自己赚钱了才懂,父母能把我们养大供上学,已经拼尽全力了。” “女儿这句话太伤人了,‘没钱别生孩子’,难道贫穷家庭的孩子就没资格来到这个世界?感恩之心才是最珍贵的财富啊!”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孩子,嫌爸妈开的车不好,学校门口都不让爸妈送,真的太自私了——你嫌弃父母穷,父母还没嫌弃你不够优秀呢!” 也有网友理性反思: “不能全怪孩子,现在网络上到处都是炫富、攀比,年轻人很容易被影响。但关键还是家庭教育,得让孩子知道,想要的生活要自己挣,不是靠父母要。” “我小时候也埋怨过家里穷,但看到爸妈起早贪黑赚钱供我读书,就再也说不出口了。孩子不懂事,父母也要多沟通,让她知道赚钱的不易。” 还有少数网友替孩子说句话: “可能女儿也是压力大,同学都穿名牌、用奢侈品,她心里落差大。但话确实说得太过分了,再怎么样也不能指责父母穷。” 更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我弟以前也说过类似的话,我妈直接回他‘投胎是你自己奔来的,要是不满意,你可以重新投啊’,从那以后我弟再也不敢乱说话了。”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这位女儿的想法,是单纯的不懂事,还是被消费主义带偏了?如果是你,会怎么回应孩子的“嫌弃”?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也转给身边的年轻人和父母们,一起聊聊亲情与感恩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