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傍晚,上饶市信州区综治中心,一名被居民亲切称为“西市格格”的网络员正在展示电梯“全托管”新模式;今年以来,先后入驻铅山县综治中心的医疗纠纷、涉企纠纷、金融纠纷、婚姻家庭等9个专业性调解委员会,陆续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这些场景,都是上饶市以综治中心为枢纽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上饶市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战化运行,加快打造矛盾纠纷“集散地”、多元解纷“桥头堡”、社会治理“晴雨表”,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84%,走出了一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上饶路径。
民呼必回应
构建“三级联动”治理中枢
“这里就像个‘超市’,我们总能找到对应需求的窗口。”在上饶市广信区综治中心,市民张女士表示。
该中心于今年1月正式运行,中心宽敞明亮、布局合理,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援助、社会保障服务等,像是供市民群众精心挑选的“商品”一一得到呈现。
上饶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市整合各类社会治理资源,按照“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标,全面推进各地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建设:在县级层面,全市12个县(市、区)已建成实体化平台,将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等整合进驻各县(市、区)综治中心,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做到群众诉求“只跑一地”;乡级层面,222个综治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双融合”,设立服务专窗;村级层面,2881个村(社区)按照“1+N”的模式配置专兼职网格员12034名,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快速反应闭环。
与此同时,政法单位、调解组织、信访部门常态入驻各级综治中心,采取轮驻、随驻等形式实行合署式办公、一体化调度、专班化管理,全面推进调解、仲裁、法律援助、法律监督等业务在综治中心实质性办理,实现各类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今年以来,上饶市各级综治中心共化解涉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劳资债务等各类矛盾纠纷3.73万余起。
民情必关切
打造“集约高效”服务枢纽
今年1月,婺源县第三方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潘金喜与调解员们共同努力,一起历时5年的房产纠纷终于得到化解。
这是婺源县通过“幸福来串门”基层治理模式,解决群众合理反映诉求的一个生动实践。
“要让群众话有处说、事有处办,综治中心全力推进多元解纷全天候运行。”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线上依托省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上饶分平台受理、流转群众诉求;线下通过网格员巡查走访等方式,结合‘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活动’与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活动、‘E呼即办’等深度融合,全量受理群众诉求,推进各类诉求直诉直办、即诉即办、限时办理。”
据了解,上饶市各级综治中心实行多服务联动,提供信访受理、矛盾调解、法律援助、诉讼服务等服务,建立起“访、调、援、诉”四位一体的全链条工作机制,通过建立访中有调、诉中有援、调援贯通的立体多元调解模式为群众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的解纷服务。
鄱阳县双港镇综治中心为此创设了“三色管理流程图”,用不同颜色标识矛盾纠纷解决的疑难程度,并据此采取当场处理的自办、涉及部门的转办、多个部门的联办、疑难问题的督办等方式,结合网格员线下走访,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凡事有交代,取得良好成效。自2025年以来,双港镇共发动109名网格员摸排各类矛盾纠纷53起,其中红色纠纷10起,黄色纠纷28起,绿色纠纷15起,已化解43起,未化解10起,化解率为81.1%。
民意必顺应
交出“治理为民”温暖答卷
“盼了10多年的不动产证,终于拿到手了!”在接受网格员巡查回访时,万年县陈营镇余源村的饶先生满脸笑容。
着眼让解纷成效可感可及,近年来,上饶市综治中心坚持联动聚力、数字赋能,不仅发展了1132名移动网格辅助员,构建“移动网格辅助员报线索+专职网格员核查+有关部门跟办”闭环管理机制,还推动“江西省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数据平台上饶分平台”与“E呼即办”深度融合,实现民生诉求“秒级响应”。
“我们做实全流程跟踪回访工作,避免同一问题反复出现。”上饶市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学习借鉴,我们推动县妇联、民政等涉婚姻相关部门入驻综治中心建立县级婚姻家庭辅导中心,乡镇(街道)一级同步成立婚姻家庭辅导站、村(社区)一级成立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室,推动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在早、化解在小。”今年以来,全市共化解涉婚姻家庭类矛盾纠纷1418起,化解成功1346起,化解率达94.9%,未化解的全部落实相应措施。
夜幕降临,综治中心大厅的电子屏仍在闪烁。当日化解的纠纷、办结的民生诉求,化作屏幕上跃动的数据曲线。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从“单兵作战”到“全域协同”,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画卷在这片红色热土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