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微风][彩虹]低价“银行直供房”激增?早是常态!银行才是房产链永远赢家 最近

[微风][彩虹]低价“银行直供房”激增?早是常态!银行才是房产链永远赢家 最近刷到各地银行直供房批量入市的新闻,属实让人咋舌——兰州农商行一次性挂牌200套,四川农信系统更是抛出2万多个标的,价格比市场价最少便宜20% ,部分优质房源折扣直接冲到30%。 不少人惊呼“银行下场抢卖房生意了”,但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新鲜事,而是早该普及的常态。毕竟银行从来都是开发商和购房者之间的两头受益者,妥妥的房产链永远赢者。 这点我去年在北京卖自家老房子时,就有过真切感受。当时为了快速成交,我们主动把价格压到了同小区均价以下,可带看的客户里,有三成都是冲着“银行直售房源”来的。 后来跟中介闲聊才知道,我家小区附近就有好几套银行处置的抵债房,产权已经完全过户到银行名下。不仅价格比我们的挂牌价还低15%,还能直接走银行按揭,交易流程比普通二手房顺畅多了。 那会儿我还纳闷,银行怎么还当起“房东”了?现在才算彻底明白,这背后全是稳赚不赔的生意经,而“低于市价20%+”的定价,正是它快速清盘的关键操作。 对开发商来说,银行是离不开的“资金靠山”。开发商拿地、盖房全程都要靠银行贷款输血,可一旦楼市遇冷卖不出房,无法偿还贷款时,银行就会通过司法程序收回抵押房产,摇身一变成为房产所有者。 就像兰州农商行那200多套房源,就是开发商欠款4.6亿元后被强制执行的抵债房。一套市场估价200万的房子,银行150万就能挂牌成交,即便按这个低价出售,银行也能通过“以物抵债”锁定资产、回笼资金,几乎没有损失,而开发商早已亏得血本无归。 对购房者来说,银行又是手握“信贷闸门”的关键方。我们贷款买房时,要按年利率乖乖付利息;可一旦因为失业、收入下滑等原因断供,银行就会果断收回房子。 这些被收回的房产,经过银行风控部门清理掉产权纠纷、长期租约等隐患后,就成了“银行直供房”,清一色以低于市场价20%-30%的折扣挂牌销售。 比起有竞价风险、隐形隐患的法拍房,这类房子性价比更高,还能正常办理按揭贷款——刚需购房者觉得是“捡漏”,银行则相当于又赚了一笔利息,两头都满意。 现在全国楼市处于调整期,2025年1-9月新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5%,房贷违约数量也在激增,银行手里的抵债房自然越来越多。 于是我们看到,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大行,还有各地农信社都在批量上架直供房,8万、9.9万的低价房源随处可见,且无一例外保持着“低于市价20%+”的优势。 对银行来说,这不过是不良资产处置的常规操作:首次挂牌就按市场价8折定价,若流拍还会再降10%-20%继续抛售,直到成交为止。 这种操作再次暴露了它在房产链条中的绝对优势——开发商赚钱时它赚利息,购房者买房时它赚利息,市场下行时它收房卖房,靠“低于市价20%+”的低价快速变现还能赚差价。 所谓的“银行直供房激增”,不过是银行盈利模式的显性化。那些标注着“比市场价低20%”的房源,看似是刚需的福利,实则是银行玩转房产链条的缩影。 本质上,银行从来都不是楼市的“旁观者”,而是永远的“赢者”,无论市场涨跌,它都能从中受益。 你会为了“比市场价低20%”的优惠,考虑买银行直供房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需要我帮你把文章里的案例数据换成最新行业动态,或者补充“银行直供房购买注意事项”,让内容更实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