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00年,连生两女的朱环佩再次怀孕,丈夫:“再生女儿我就纳妾,”谁料,生下来还

1900年,连生两女的朱环佩再次怀孕,丈夫:“再生女儿我就纳妾,”谁料,生下来还是女儿,就在朱环佩伤心落泪时,婆婆却说:“别哭,我有办法!   朱环佩十六岁嫁入浙江江山毛家,那是当地有名的绸缎世家。她的陪嫁摆了一条街,十匹杭绸配着八盒金银首饰,羡煞了街坊四邻。   丈夫毛华东是读书人出身的商家子弟,夫妻俩起初十分和睦。婚后不久,朱环佩生下儿子毛乾,毛家上下欢天喜地,她的地位也稳如泰山。   那时的朱环佩总爱笑着打理后院的海棠花,日子过得比蜜甜。可天有不测风云,毛乾五岁那年在花园扑蝶,不慎落入荷池溺亡。   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朱环佩当场白了头,从此再没踏过那座种满木芙蓉的小院。儿子的离去,成了朱环佩人生的分水岭。   毛家三代绸缎生意,最看重传宗接代,全家的希望都压到了朱环佩的肚子上。可命运偏要和她作对,接下来她接连生了三个女儿。   丈夫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从前的温文尔雅渐渐变成了冷漠。他开始频繁外出,即便回家也很少再进内院,最后干脆放了狠话。朱环佩夜夜难眠,只能偷偷躲在佛堂抄写经文,祈求能再得一个儿子。   转眼到了1900年,朱环佩再次怀孕,全家都盼着这次能是个男孩。可腊月里那个大雪纷飞的深夜,她还是生下了一个女婴。   朱环佩抱着襁褓,心一点点沉下去,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就在这时,婆婆王氏却悄悄走了进来,给丫鬟使了个眼色。   丫鬟立刻端来另一个襁褓,里面躺着个肤色白净、哭声响亮的男婴。原来婆婆早有准备,这是从乡下买来的孩子,亲生母亲家贫养不起。   当天,毛家就放起鞭炮宣布添了长孙,取名毛传贤,宾客们纷纷上门道贺。而朱环佩的亲生女儿,被悄悄送到外县农户家,只换回了两筐糙米。   那段日子,朱环佩常常在梦里见到那个女儿,穿着绣石榴的肚兜朝她伸手。她知道这事违背良心,可在那个年代,这是她保住地位的唯一办法。   可连这个买来的儿子,也没能留住。毛传贤不到一岁就染上天花,任凭朱环佩在佛堂跪了三天三夜,抄了四十九遍经文,还是没能留住孩子。   儿子没了,丈夫彻底爆发,摔了茶盏就要写休书。关键时刻,婆婆王氏拦在门前,把家法拍在桌上,硬是保住了朱环佩的名分。经此一事,朱环佩和丈夫彻底没了夫妻情分。   接下来的十年里,朱环佩又生了三个女儿。最小的那个刚出生就被送走,换了几袋粮食,只有毛彦文和毛彦容留在了她身边。   这次朱环佩下定了决心,就算没有儿子,也要把女儿培养成才。没想到婆婆比她更上心,主动变卖了自己的首饰,请来女先生教两个孙女读书。   在那个女子大多困于闺阁的年代,毛彦文姐妹却能读书识字、练习珠算。朱环佩每天陪着女儿读书到深夜,亲自打理她们的饮食起居。   她常对女儿说,女子未必不如男,要靠自己活出样子。毛彦文也没辜负母亲的期望,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聪慧。   她先是考入上海务本女塾,后来又考上金陵女子大学,成了当地第一个女大学生。更厉害的是,她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直言妇女不该只靠生儿子证明价值。   这篇文章被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看到,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讨论,毛彦文一夜成名。再后来,就有了北平饭店那场轰动全国的婚礼。   毛家的绸缎庄后来改成了洋装店,橱窗里的旗袍和西服换了一茬又一茬。朱环佩常坐在店门口晒太阳,脚边趴着条老黄狗,路人总夸她命好。   她只是笑笑不说话,只有每年清明夜里,会悄悄去祠堂门口烧一张纸。纸上写着”毛传贤”三个字,一笔一划,工整如初。   朱环佩的一生,藏着旧时代女性的无奈,也藏着母爱的坚韧。她曾为了生存走了险棋,却用余生的爱,把女儿培养成了打破时代枷锁的新女性。   有人说她换子的做法不对,也有人说她是被逼无奈。   你觉得朱环佩当年的选择,到底是对是错?   信息来源:《江山人物传记:毛彦文》, 历史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