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24110”刚蹦上热搜,我群里就炸了。有人甩图:“我离全国平均线只差一个零。

“124110”刚蹦上热搜,我群里就炸了。有人甩图:“我离全国平均线只差一个零。”还没笑完,上海老铁幽幽补刀:“我这边非私营都快24万了,你差的那个零在我这儿。”空气瞬间安静,仿佛听见钱包碎裂的声音。 先别急着自闭,把数据拆开看。国家给的两条线,非私营12.4万,私营6.9万,差得比黄浦江还宽。说白了,进国企、考公、进大厂,依旧是最稳的“工资放大器”。而私企的小伙伴,工资条更看行业脸色:互联网红利退潮后,连上海不少创业公司都只敢给“情怀+期权”。 再把地图摊开,颜色深浅一眼看出“氪金区”。上海、北京两座氪金大佬稳居前排,西藏、青海、宁夏居然也挤进12万俱乐部,惊不惊喜?其实那边海拔高、补贴高,工资跟着海拔一起“上头”。广东、江苏、浙江则是老牌富户,私企工资前五占三席,说明老板兜里有钱,打工人才喝得上汤。 最扎心的是,不管在哪,非私营和私营之间都隔着一条“隐形河”。同在上海,非私营23.9万,私营11.3万,差出一台比亚迪。有人吐槽:“考编=多打一份工。”话糙理不糙,学历、证书、资历,就是渡河的那条船。 看完别只叹气,数据是冰冷的,钱包是热的。想拉高工资,要么换赛道,要么给自己升舱。证书该考考,技能该点点,下一份统计出来,希望被平均的那个“后腿”不是你。毕竟,工资条不会说谎,但努力可以让它改口。 (来源: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