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果然不出国人所料,中方刚把1200万吨美国大豆的订单递过去,美国就立马翻脸,通告

果然不出国人所料,中方刚把1200万吨美国大豆的订单递过去,美国就立马翻脸,通告全球要继续针对中国的301调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中西部的豆农正在面临空前的困境,尤其是大豆库存已经堆积如山。伊利诺伊州的豆农每英亩亏损高达100至200美元,很多农场主因此面临破产的风险。 去年,由于中方停止了大豆采购,美国的豆农损失惨重,仓库里积压的豆子几乎没人买。美国农业部的补贴也无法弥补农民的亏损。 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占据了美国大豆出口的一半以上。2024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额高达126.4亿美元,约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额的50%。一旦中国市场关闭,其他市场根本填补不了这个缺口。 因此,去年美国的大豆几乎无处可销,巴西等南美国家趁机抢占了市场份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方恢复采购1200万吨美国大豆,给美国豆农带来了生机。 这笔订单对于美国农业来说,无疑是“救命钱”。芝加哥期货市场的大豆价格因为中国订单的到来,一下子上涨了15个月以来的新高,艾奥瓦州的农场局主席甚至表示,订单如同给低迷的大豆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与此同时,中方还承诺未来三年每年采购2500万吨的大豆,给美国农业一个长期的保障。 然而,正当中方的采购订单成为美国农民的“救命稻草”时,美国却迅速翻脸。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宣布,将继续推进针对中国的301调查,理由依然是那些陈旧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问题。 这一举动让人不禁感叹,如何形容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做法最合适呢?或许,“出尔反尔”最能准确描绘。 事实上,301调查并不是美国第一次使用这种“老把戏”。早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就利用301调查对中国商品加征了25%的关税,涉及金额高达500亿美元,目的是逼迫中国在贸易中做出让步。 经过一系列加税和反制,两国关系一度陷入低谷。此次,美方一边从中国那里获得了大豆订单,一边却又通过301调查继续对中国进行贸易施压,这种做法显然是想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仍保持对中国的强势地位。 对于中方来说,301调查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通过反制手段成功应对了美方的单边制裁,甚至通过在稀土、科技领域的反制措施,给美国带来了实质性的影响。 例如,美国2018年搞贸易战时,中方通过加征关税,直接导致了美国农民的巨大损失。2025年1至10月,中方的大豆采购不仅有效扭转了美国豆农的困境,也让美方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关键性。 美国此时重启301调查,显然是想通过这一手段继续压迫中国,要求其在更多领域做出让步。 对于美国来说,301调查一直是一个威慑手段,试图通过这一机制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在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领域做出更多让步。然而,美国可能低估了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选择空间。 中国早已不再是没有选择的买家,随着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的崛起,全球大豆市场的供应多样化程度越来越高。 中国不仅能够通过从南美进口大豆来替代美国的供应,还可以通过调整采购量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例如,2025年巴西对华大豆的出口预计将突破1亿吨,完全可以顶上美国大豆的份额。如果美方继续施压,中国完全可以通过恢复“零进口”政策,将美国大豆重新排除在外。 而且,美国这次使用301调查,不仅对中方造成了压力,也对自己的农民、零售商乃至普通消费者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正如2018年贸易战所暴露的,美国的高关税政策导致了国内通胀的上升,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报告显示,长期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最终美国将会失去1.6万亿美元的经济利益,并丧失70多万个工作岗位。 美国这种“边拿好处边施压”的做法,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反感。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美国通过单边制裁和威胁手段来维持其经济霸权的做法,已经开始走向失败。 中国不仅在大豆采购上占据主动,已经在其他领域积累了大量反制手段。在面对美国的贸易霸凌时,中国可以通过调整进出口政策、改变供应链等方式,将美国排除在外,减少对其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