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伦敦IMO会议那出戏,算是把美国的霸权底裤扒得干干净净。连一向对西方宽容的英国《

伦敦IMO会议那出戏,算是把美国的霸权底裤扒得干干净净。连一向对西方宽容的英国《金融时报》都忍不住骂街,说这哪是外交谈判,分明是“恶霸手段”在国际舞台上裸奔 。 事情得说透:这可不是什么无关痛痒的协议,是全球首个针对航运业的强制性净零排放框架。航运业每年烧的油占全球5%,排7亿吨二氧化碳,这框架就是要管管这些“移动烟囱”——对超排船舶收碳费,用这笔钱设基金帮发展中国家转型,连马士基这样的巨头都盼着有统一标准降低风险 。本来多数国家都点头了,包括中、欧、日,就等着表决通过。 结果美国跳出来掀了桌子。他们的操作有多下三滥?茶歇时凑到非洲外交官耳边威胁:敢支持?你家货船进美国港口就加钱,家属签证直接卡了,连转机都让你走得不舒坦。不光恐吓个人,还给孟加拉国、印尼这些国家发正式外交照会,白纸黑字写着“对等措施”:敢投赞成票,关税、港口费全给你涨上去 。 这哪是大国做派?活脱脱纽约街头黑帮收保护费的戏码。有参会代表说得实在:“他们连每个国家的软肋都算好了,威胁得具体到让人发毛”。更讽刺的是,美国以前还表态支持,现在翻脸比翻书快,嘴上说怕“碳税”抬高10%成本,背地里埃克森美孚早资助智库散布气候否认论,摆明了为石� ��巨头站台 。 最终投票57票赞成推迟,49票反对,这事儿就这么被拖了一年。最受伤的是谁?是那些盼着减排救家园的小岛国,是等着规则落地的航运业,更是全球气候合作的信任基础 。 这事儿戳破了两个真相:一是美国的霸权早就没了体面,以前还装模作样讲“规则”,现在直接用拳头说话;二是利益集团才是美国的“真政府”,能源巨头的利益比全球安危重要百倍。 但别觉得美国赢了。英国智库早说了,这种破底线的恐吓,只会透支美国的长期影响力 。现在多数国家还认这个框架,航运业也在盼着明确标准,一年后的表决,美国未必能堵得住所有人的嘴。 国际社会苦美久矣,不是苦在它强,是苦在它用强耍流氓。规则这东西,你今天能随便掀桌子,明天别人就敢不跟你玩。等哪天美国自己的港口因减排滞后被甩在后面,才会明白:霸凌能赢一时,赢不了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