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鸦片战争惨败割地赔款以后,清朝还能继续坚持70多年,因为西方给清朝送来两样救命的

鸦片战争惨败割地赔款以后,清朝还能继续坚持70多年,因为西方给清朝送来两样救命的东西!第一就是,现代财政!英国人给清朝带来了海关收入,最多达到1年可以达到4300万两白银。   说到鸦片战争后清朝居然还能撑七十多年,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这破烂朝廷怎么还没完”?其实啊,英国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之后,反倒给清廷送来了两样意想不到的“续命神器”——一个是现代财政体系,另一个是镇压起义的洋枪洋炮。这两样东西就像给垂死病人打了两针强心剂,硬是把清朝的命给吊住了。   先说说财政这块。英国人打赢鸦片战争可不是来做慈善的,但他们带来的海关制度却成了清廷的救命钱袋。以前清朝收税靠的是地方官层层盘剥,银子还没进国库就先少了一半。   英国人赫德接手海关总税务司之后,愣是把海关变成了高效运转的收款机。他最厉害的一招是引进了现代审计制度,每个铜板都要记账,谁想伸手捞钱立马就能发现。这套办法让海关收入像坐火箭似的往上窜,巅峰时期一年能收4300万两白银,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四成。   这笔钱来得太及时了。太平天国闹得最凶的时候,曾国藩的湘军差点因为发不出军饷散伙,正是海关的银子源源不断送过去,才让清军撑住了场面。   左宗棠平定西北叛乱也需要巨款,朝廷账上早就空空如也,最后还是海关收入做担保,才从洋人那里借到钱。可以说没有海关这笔稳定收入,清军早就崩盘了。   紧接着第二样救命法宝就来了——债务金融化。这听起来挺玄乎,其实就是把短期困难转化成长期债务。   甲午战争后清廷要赔日本两亿两白银,这么大数目放在以前肯定全国崩溃。但英国人教会他们发行国债,把巨额赔款分摊到几十年慢慢还。   庚子赔款更是高达四亿五千万两,要是一次性支付,清朝当场就得破产。可列强们允许分期付款,还帮着设计还款计划,这才让清廷喘过气来。   洋人银行团成了清朝的提款机,每次财政危机都能借到钱渡过难关。1901年清政府要搞新政改革,到处都需要用钱,又是靠向各国银行借款才启动项目。   这种借新债还旧债的把戏玩得风生水起,直到辛亥革命前夜突然失灵——列强们看到清朝真要完蛋,立刻切断贷款渠道。朝廷的现金流瞬间断裂,军队发不出饷银,官员领不到俸禄,整个统治机器顿时停摆。   再说说洋枪洋炮的威力。太平天国时期起义军还能用大刀长矛和清军打得有来有回,等到了捻军起义时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曾国藩的淮军全部换装英国恩菲尔德步枪,这种后膛装填的步枪射速比老式火绳枪快五倍不止。在山东战场上,捻军骑兵举着马刀冲锋,还没跑到跟前就被排枪放倒,死伤惨重。   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时更是把先进武器用到极致。他从德国买来克虏伯野战炮,这种火炮射程远超叛军的土炮,官军可以在安全距离外狂轰滥炸。回军堡垒再坚固也扛不住连续炮击,往往坚持不了几天就土崩瓦解。   更厉害的是,左宗棠还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兵工厂——金陵机器制造局,开始自己仿制洋枪洋炮。   等到义和团运动爆发时,清军已经普遍装备了现代连发步枪。义和团大师兄们号称刀枪不入,结果在马克沁机枪面前成片倒下。   八国联军之所以能快速攻占北京,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清军主力部队都在南方镇压起义,这些部队靠着洋枪洋炮牢牢控制着各地局势。   不过武器越先进,花钱就越厉害。一颗子弹就要几分银子,一场战役打掉几十万发子弹稀松平常。新式步枪比老式鸟铳贵二十倍,买一门野战炮的钱够养一个营的士兵一年。清廷之所以不断向列强借钱,很大部分就是为了购买这些杀人利器。   海关收入和武器进口形成恶性循环——镇压起义需要好武器,买武器需要大量银子,搞钱就得靠海关,而保住海关又得靠武力维持统治。这个怪圈把清朝越套越牢,最后完全依赖外国输血度日。   有趣的是,教会清廷现代财政的英国人,同时也给革命党提供了支持。孙中山在海外筹款时,很多资金都来自英属殖民地的华人商会。   列强们就像在下一盘大棋,既给清政府续命,又暗中培养推翻它的力量。等到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列强立即停止对清廷贷款,转而支持袁世凯,这个老迈帝国失去外部输血,短短几个月就土崩瓦解了。   回头看这段历史,西方送来的两样“礼物”确实让清朝多活了七十多年,但也让它彻底沦为列强傀儡。海关收入虽然丰厚,主权却拱手让人;洋枪洋炮虽然犀利,却挡不住民心溃散。当革命真正来临时,再先进的武器和再精巧的财政手段,也救不了一个失去民心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