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毛主席去世44年后,彭德怀绝密电报公开,揭开当年毛岸英牺牲真相。 1950

毛主席去世44年后,彭德怀绝密电报公开,揭开当年毛岸英牺牲真相。 1950年10月,毛岸英从北京出发,进入朝鲜志愿军司令部,担任彭德怀身边的俄语翻译和机要秘书。他隐瞒身份,与普通工作人员同吃同住,每天处理俄文情报和电文起草。司令部设在大榆洞,敌机频繁空袭,部队加强防空措施。 11月25日早上7时,警报响起,毛岸英与高瑞欣等三人携带文件进入防空洞避险。第一波敌机于11时掠过,投下炮弹,四人确认安全后返回作战室整理资料。就在这时,第二波敌机携带凝固汽油弹袭击,作战室瞬间起火,毛岸英和高瑞欣未能逃脱,牺牲于火场。遗体通过手表辨认,一块是苏联产军用表,另一块是借来的机械表。这次袭击造成司令部重大损失,彭德怀亲自查看现场,下令清理残骸。 彭德怀在帐篷内起草电报,向中央军委报告事件经过。电文记录了时间节点:7时入洞,11时首次空袭已撤出,返回后遭二次袭击,毛岸英抢救文件未及脱险。书写过程耗时一个多小时,电报约百字,强调事实客观。电报经鸭绿江传回北京,12月初到达中南海。周恩来阅后暂缓上报,以免影响第二次战役进程。战役胜利后,他转交毛泽东。 毛泽东阅读电文,强调岸英是普通战士,不能因家庭关系特殊对待。这份电报尘封70年,期间各种传闻流传,如飞机误炸或内部事故,但档案始终保密。2020年11月9日,央视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第二十集首次公布原件,纸张泛黄,笔迹清晰,公开了袭击细节和牺牲原因。 电报公开后,历史研究者比对志愿军日志和美军空袭记录,确认B-26轰炸机使用凝固汽油弹的战术,与事件吻合。毛岸英的牺牲源于返回抢救机密文件的行为,体现了机要人员的职责。彭德怀的报告克制简明,避免情感干扰,突出战场常态。 2013年起,中国组织志愿军遗骸归国,首批166具安葬沈阳,家属参与悼念。2020年电报公开后,中朝联合维护陵园,增加教育基地。志愿军精神在当代延续,通过纪录片和档案教育青年。彭德怀的军事贡献和毛岸英的翻译工作,成为抗美援朝的宝贵遗产。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6
用户10xxx46 3
2025-11-03 19:07
不错。支持客观描述,不偏不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