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谷武民
“30天采收、一年七八茬,这快菜就是咱村的‘铁杆庄稼’!”在鹤壁市淇滨区上峪乡鹿厂村连片的薄膜大棚里,33岁的驻村第一书记金杉挽着袖子,一边帮菜农把鲜嫩的快菜装进菜筐,一边笑着感慨,话语里满是底气。

淇滨区上峪乡鹿厂村蔬菜大棚里的青菜长势喜人
“小金书记来村里这些日子,可没少给咱办实在事!”10月28日,走进上峪乡鹿厂村,提起这位驻村第一书记,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满是称赞。金杉是鹤壁市农垦集团派驻鹿厂村的第一书记,今年2月份来到这片山区至今,不过9个月时间,他带着“稳扎稳打、实干兴村”的信念,硬是把不起眼的快菜,变成了村民手里的“致富菜”——不仅让村民们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更给这片曾困于“守着土地没出路”的山区,注入了乡村振兴实打实的鲜活力量。

大棚内,驻村书记金杉与村民们高兴地分享丰收的喜悦
摸村情:山区村的“发展困境”,收入徘徊在返贫红线
鹿厂村地处山区,下辖5个自然村,虽握有3500亩耕地,却长期陷在“守着土地没出路”的僵局里。刚驻村时,金杉用半个月时间走遍全村8个村民小组,摸清了“家底”:村集体仅有两大产业,15亩22座大棚对外承包种植羊肚菌、豆角,年租金仅3.5万元;光伏发电项目年入约15万元,整体收益十分有限。
而村民的日子更不宽裕——多数人靠种植玉米、小麦、油菜、红薯为生,年轻人为谋出路纷纷外出务工,村里老龄化严重,年平均收入仅8600元左右,徘徊在返贫红线边缘。“村民想增收,却怕担风险,想发展产业,又找不准方向,核心问题就是缺一个靠谱、能稳赚的产业。”金杉的驻村笔记里,清晰记下了鹿厂村的发展困境。
定方向:算清“三本账”,选定快菜当主角
“不搞‘拍脑袋’决策,要让每个选择都有依据。”为找对产业,金杉带着村“两委”干部跑遍周边县市,还多次邀请郑州市农科院专家、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团队进村论证,一个个排除不合适的选项:瓜果因种植周期长、市场波动大,风险远超承受范围;小众经济作物则面临管理难、销路窄的问题,难以支撑规模化发展需求。
经过反复筛选,团队把目光锁定在快菜上,关键是算清了“三本账”:“时间账”上,快菜生长周期仅30天,一年能种七八茬,土地利用率比传统作物翻番;“气候账”上,它耐热抗寒,正好适配山区温差大的气候,解决了“种不活”的顾虑;“市场账”上,快菜清甜爽口、营养丰富,商超、食堂需求稳定,根本不怕“卖不动”。
然而,快菜种植计划传开后,村民的疑虑随之而来:“种快菜真能挣钱?”“万一卖不出去,投入的钱不就打水漂了?”面对质疑,金杉没有急于推进,而是先带着种植户代表前往周边快菜基地实地观摩,随后又邀请专家上门算细账:“一座大棚种植快菜,月均销售额能达到2万元左右……”用看得见的实例和算得清的收益,逐步打消村民的顾虑。
破难题:专家+土法解15项困境,销路从“订单”到“企业合作”
“纸上计划”要落地成“地里产业”,每一步都得啃“硬骨头”。大棚改造初期,部分地块高低不平,平整土地本就耗时,偏偏遇上雨季,工期一再延误。夏伏天试种快菜,没摸透气候脾气的小白菜、上海青要么被烈日晒蔫,要么遭病虫害啃食,第一批产量远低于预期。更棘手的是,七八月高温高湿天里,病虫害防治、杂草治理、无农药残留把控等15项难题,像“拦路虎”一样直接卡着产能与品质的脖子。

与科技特派员一起穿梭在菜垄间,为作物生长“把脉问诊”
“绝不能让村民的期待落空!”那段时间,金杉天天扎在40多摄氏度的大棚里找对策。面对技术空白,他第一时间对接河南省科技特派员进村,围绕快菜水肥管理、品种优化开展精准指导,还联系中牟“土专家”开展线上“会诊”——专家传授的生物农药防病虫害、滴灌系统控水量技术,搭配“土专家”“雨天清沟排水、棚膜留缝通风”的实用妙招,一步步破解了种植难题;遇到资金短缺,他依托派出单位鹤壁农垦集团的资源优势,协调补贴用于大棚改造与种苗采购;担心销路没谱,便推行“市场导向+订单农业”模式,让村民“先拿到订单再种植”,彻底打消“卖难”顾虑。
如今,鹿厂村22座薄膜大棚已全部投产,产业模式从订单农业升级为合作企业模式,每天能稳定产出快菜2000斤,累计销售小白菜超9万斤,种植户月均收入达2万元。“以前种玉米、小麦,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在家门口种快菜,收入直接翻了好几番!”村民付大哥捧着刚采收的鲜嫩快菜,笑得合不拢嘴。据了解,目前这些快菜通过本地的销售平台顺利进入全市各大商超,市场认可度拉满。美中不足的是,受土地面积限制,22座大棚的产能已达峰值,产品早已供不应求。
谋长远:扩大棚、创品牌,菌工厂试点解老龄化就业
“乡村振兴没有捷径,‘稳’住现有盘,才能‘干’出新局面。”在金杉看来,快菜产业的成功仅是乡村发展的起点。眼下,他正带领团队做足“稳”的文章:一方面优化精准水肥管理、绿色防控技术,降低成本保产量;另一方面紧盯市场,冬季多种耐寒、口感紧实的快菜品类,针对健康消费群体主打绿色有机产品,从源头规避“菜贱伤农”风险。
在“稳”住产业根基的同时,“干”的脚步从未停歇。据金杉介绍,村里已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计划通过扩建大棚扩大快菜种植面积,彻底破解当前产能瓶颈;产业升级也在谋划推进,正着手快菜品牌化建设,设计专属包装、申请绿色认证,推动产业从“种得好”向“卖得好、品牌响”升级,未来还将探索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模式,拓宽市场渠道。
此外,针对村里老龄化严重的问题,一项闲置房屋改造的“微型菌工厂”计划也在酝酿中——初期计划利用村集体废弃校舍改造成智能方舱试点,若试验成功将全村推广,预计能解决全村30%的就业问题,让老年村民在家门口挣钱,每户年均可额外增收1-2万元。“但眼下仍以快菜产业为主,毕竟这是经过实践检验、技术成熟且普及率高的项目,乡村发展得一步一个脚印来。”金杉的话语里满是务实。
如今鹤壁市淇滨区上峪乡的鹿厂村,薄膜大棚里绿意盎然,村民忙碌又充实。“看着乡亲们的日子有了盼头,我更坚信,只要锚定产业、踏实干事,乡村振兴的好图景,早晚能在咱鹿厂村铺展开来。”金杉的话语里,透着对未来的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