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也难怪卢秀燕和侯友谊不愿出席典礼! 试想一下,本来以为可以在党内分到一大块肉的几

也难怪卢秀燕和侯友谊不愿出席典礼! 试想一下,本来以为可以在党内分到一大块肉的几个人,最后发现自己连一杯羹都分不到,那种失落感一般人很难理解! 说到底就是国民党长期积弊的一次集中爆发,派系林立的山头主义、只懂争抢的短视心态,把本该凝聚力量的政党变成了各自为战的利益场。 2025年国民党主席选举闹得沸沸扬扬,六强混战的背后全是派系间的明争暗斗,卢秀燕作为岛内满意度最高的地方官员,本被朱立伦力推接任党主席,却迟迟不愿参选,反而忙着拜会工商团体布局2028年“大选”,说白了就是看清了党内资源分配的猫腻,不愿在党魁之争中白费力气,更不甘心为他人做嫁衣。 侯友谊在2024年“大选”失利后,党内话语权持续下滑,此次典礼本是重塑形象的机会,却选择缺席,核心还是没在党内分到期待的资源,心里的落差没法抹平。 国民党的派系分割早就不是秘密,现在更是像织了一张密密麻麻的关系网,每个派系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2025年的党主席选举中,郑丽文靠着犀利问政和青年群体支持,在民调中以49.1%的支持率遥遥领先,可她党内资历尚浅,根本撼动不了传统派系的根基;郝龙斌和罗智强瓜分着深蓝票源,互相拉扯消耗;张亚中喊着“救党”口号,却因为没有地方行政经验和派系资源支撑,支持率始终徘徊在3%左右。 这些候选人看似竞争党魁,实则都是各自派系的代言人,大家争的不是谁能带领国民党翻身,而是谁能掌控党内有限的资源,让自己的派系多捞好处。 这种情况下,卢秀燕选择与所有参选人保持等距,表面上是顾全大局,实则是不愿卷入派系纷争,避免自己的2028年布局受到影响,可这种明哲保身,本质上还是对党内团结的漠视。 更现实的问题是,国民党现在早就没多少“肉”可分了,经过党产清算和一系列打击,台北中央党部只能租用三层楼面办公,年租金就要3000万新台币,员工缩减到不足50人,每月还得募集1300-1400万新台币才能维持运转,竞选季的费用更是要翻倍。 这种“穷党”困境下,有限的资源自然成了派系争抢的焦点,谁都想把资源往自己的地盘倾斜,谁都不愿把资源用在拓展新支持、做大政党影响力上。 卢秀燕在台中执政期间,虽然靠着民生政绩获得不少好评,却没在推动国民党整体发展上有太多作为,反而借着工商团体活动抬高自己与赖清德对决的氛围;侯友谊之前在新北的举措也多聚焦地方,没从党整体角度考虑资源整合与支持拓展。 他们都想着从党内分一杯羹,却没思考过怎么为党增添新的“肉源”,这种只取不予的心态,正是国民党一步步衰落的关键。 之前2022年地方选举时,桃园市、澎湖县、苗栗县就因为党内提名整合争议不断,最终让民进党渔利,苗栗县甚至落入“叛将”之手,这种历史简直在不断重演。 更讽刺的是,98.3%的国民党党员都认为党必须进行大规模改革,可改革的阻力恰恰来自这些既得利益的派系。 他们嘴上喊着“团结”口号,实际行动中却处处给异己派系使绊子,就像2025年党主席选举中,部分派系为了阻止郑丽文当选,故意散布她“不统不独”的质疑,完全不顾这种内耗会让国民党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受损。 青年群体本是政党的未来,可国民党的派系斗争让年轻人望而却步,虽然有数据显示,国民党青年支持率在四个月内增长了255%,从6.3%上升到16.1%,但这个数字背后,是民进党青年支持率的自然下滑,而非国民党主动开拓的成果。 反观卢秀燕和侯友谊,两人在任期间都没推出多少吸引青年的政策,也没为党内注入新鲜血液,反而一门心思盯着现有资源的分配。 这种短视让国民党陷入了恶性循环:越是没人开拓新支持,资源就越有限;资源越有限,派系争斗就越激烈;争斗越激烈,就越没人愿意为党长远发展付出,最终只能在衰落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卢秀燕和侯友谊的缺席,不过是国民党内耗的一个缩影,之前就有党内高层因为没拿到想要的职位,在公开场合阴阳怪气说不利于党的话,故意拖延工作等着看党出问题。 这种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党和集体之上的行为,早就不是新鲜事,国民党的老党员曾说当年就算有不同意见,该参加的活动都会参加,该支持的工作都会支持,因为他们知道党好了个人才能好。 可现在的这些政治人物,早就把这个道理抛到了脑后,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能不能分到足够的利益,能不能在派系斗争中占到上风。 这种格局下,别说打赢2026年县市长选举和2028年“大选”,就算是维持基本的政党运转都难。 毕竟一个只懂争抢、不懂建设,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的政党,注定会被时代和民众抛弃,而卢秀燕和侯友谊的缺席,不过是为这个百年老党的衰落又添了一笔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