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韩国总统李在明下了一步险棋,在没有和中国官方商议的情况下,率先向公众公布了一个与

韩国总统李在明下了一步险棋,在没有和中国官方商议的情况下,率先向公众公布了一个与中国相关的重磅消息。这个举动,可能会改变中韩关系。 中美在海事和造船领域的较量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拿所谓301调查当由头,给中国船舶加征高额港口费,摆明了想把造船订单硬拽回自己国家,中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理,直接对等反击,给美国相关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一下就戳中了美国造船业的要害。 而夹在中间最难受的,莫过于韩国这个靠出口吃饭的国家,经济命脉一头拴着美国这个安全靠山,另一头紧紧连着中国这个“命根子”——中国的市场和原材料,在韩国核心产业里占了八成以上,这种两头依赖的格局本就需要小心翼翼平衡,可李在明偏要在这个节骨眼上赌一把,硬是拉着美国搞了个1500亿美元的造船合作,一副要跟美国绑死的架势。 韩华海洋先花1亿美元买下美国费城造船厂,又砸50亿美元扩大产能,计划把年产量从不到2艘提升到最多20艘,现代、三星也跟着扎堆往美国砸钱,仿佛只要抱上美国大腿,就能在造船业站稳脚跟。 可他们忘了,韩国造船业的“命根子”其实一直攥在中国手里,韩国造船用的高端厚钢板,70%都得从中国买,就连主要造船企业如现代、韩华、三星,使用中国厚板的比例也达到20%,小型船厂更是高达50%。 更关键的是,中国厚板不仅质量已经赶上韩国产品,价格还比韩国本土的便宜15%-20%,而厚板在造船总成本中占比达20%-30%,韩国船企之所以能保持竞争力,靠的就是中国原材料的成本优势。 再加上造船必需的重稀土,全球90%的产量都在中国,就连LNG船的核心部件,全世界也只有中国能稳定供货,没了中国的这些关键材料,韩国船厂根本开不了工,这一点李在明显然没放在心上。 更有意思的是,韩华海洋的美国子公司还主动致函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强烈支持针对中国的301调查,还提供了财务数据和政策建议,相当于主动给美国递刀子,这波操作直接把中方的反制给“引”到了自己身上。 10月14日,中国安全与管制局直接将韩华海洋的五家美国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单,禁止中国境内组织和个人与其进行任何交易合作,这一下,韩国船厂的生产线就像被掐住了脖子,瞬间卡壳。 这才过去不到一个月,韩国造船业就已经乱了阵脚,现代重工的稀土库存只够撑45天,车间里不少设备都面临停工风险;三星重工急着砸钱建稀土回收工厂,可最少得等18个月才能投产,远水根本解不了近火。 以前40天就能拿到的关键部件,现在要等120天,翻了整整三倍,船厂每天开工都在“啃老本”,心里没半点底。 韩华海洋的CEO急得连夜飞到青岛,当场开出“加价15%”的支票想锁货救急,可中方只淡淡回了一句“先谈诚意,再谈价格”,没给他半点通融的余地。 没办法,韩国只能转头找日本买钢,10月份从日本进口的船板钢一下子涨了280%,可日本的产能压根填不满韩国船坞的胃口。 要知道,全球60%的高端厚钢板产能都在中国,就算是日本最大的钢铁企业JFE,年产量也才2700万吨,就算把所有炉子全开,也只是杯水车薪。 而且中国宝钢已经在沙特合资建设年产能150万吨的高端厚板工厂,预计2026年底投产,到时候中国在全球厚板市场的话语权只会更强,韩国想摆脱依赖更是难上加难。 韩国想把供应链转到其他国家,却越转越亏,韩华把船体分段制造交给日本、越南的工厂做,采购成本一下涨了18.7%,日本还趁机提苛刻条件,必须先付全款再交货,韩华不得不额外拿出2.4亿美元现金垫付,每一分钱都是实打实的损失。 最尴尬的是LNG船的核心部件问题,韩国把希望寄托在日本神户制钢身上,可对方卡在材料认证这一步,最快要到2026年才能小批量供货,而韩华手里已经接了两艘LNG船的订单,年底前必须交付,现在连核心部件都没着落,延期违约的风险像块大石头,死死压在头上。 李在明这步险棋,用1500亿美元对美投资,换来了美国汽车零部件关税从25%降到15%,还想拿到核动力潜艇的燃料技术,看似赚了点蝇头小利,实则把整个韩国拖进了两难境地。 韩国现在就像走在钢丝上,往美国那边多靠一步,供应链扛不住,企业会被成本压垮;往中国这边靠,又怕得罪美国这个盟友,丢了所谓的“安全保障”。 其实李在明根本没看清,大国博弈的核心从来不是选边站,而是自身产业链的稳定和自主,韩国造船业依赖中国材料这么多年,早已经形成了深度绑定的供应链,想一朝一夕转移根本不现实。 韩国企业当初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中国材料,享受了多年合作红利,现在为了迎合美国的战略,就贸然放弃稳定的供应链,这种短视的操作只能让自己付出代价。 反观中国,不仅在核心材料上占据主导,还在不断拓展海外生产基地,进一步巩固产业链优势,韩国想找替代方案,无异于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