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防部于2025年11月2日宣布“哈巴罗夫斯克”号核潜艇出坞。 该潜艇可搭载“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具有强大的威慑力。 “哈巴罗夫斯克”号核潜艇一出,一连串的消息就跟着扑面而来,这也难怪俄罗斯人喜欢“哈巴罗夫斯克”号核潜艇,因为它代表着俄罗斯的最先进技术。 这艘潜艇2017年开始建造,历时8年之久才完成,但由于技术和经济等多方面原因,一直拖延到今天才出坞。在它刚刚出坞的第二天,俄总统俄总统刚刚宣布“波塞冬”测试成功。 这种时机上的巧合,似乎更能体现出俄罗斯的“宣传”艺术。“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最大长度20米,直径1.8米,能携带相当于200兆吨TNT的爆炸威力,还能潜至1000米深处,以超过30节的速度游弋。 俄罗斯在核武器上的威慑效果毋庸置疑,但常规武器上的表现却不佳。 在与乌克兰的冲突中,俄罗斯的常规武器遭遇到了极大的困境,常规武器生产步伐缓慢,而乌克兰方面的获得的武器装备,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不断增强。 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急需一个强有力的“宣传”工具,而“哈巴罗夫斯克”号核潜艇及其搭载的“波塞冬”显然是最合适的选择。 从“哈巴罗夫斯克”号核潜艇到真正具备战斗力,还需要一段时间。预计要到2026年以后才能具备战斗力。 现在的俄军,虽然拥有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但由于常规武器上的短板,在战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至于核武器的威慑效果,也随着各国相继公布新的反导技术而显得越来越乏力。 在这种情况下,“哈巴罗夫斯克”号核潜艇及其搭载的“波塞冬”,能否对西方国家产生有效的威慑,还真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水下军备竞赛,在“哈巴罗夫斯克”号核潜艇出坞后,必然会加剧。 我觉得吧,不管是啥武器,最终都得为和平服务才好。俄罗斯这核潜艇看着厉害,但背后的常规战力短板、装备拖延问题,也提醒大家:光靠“杀手锏”撑场面不够,均衡发展才是长久之计。 其实咱们都盼着少点军备竞赛,多点合作共赢。要是各国能把精力放在改善民生、技术交流上,比啥威慑都管用。毕竟再强的武器,也不如老百姓能安稳过日子来得实在,大家说对不? 各位读者友友们,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