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中国的,日本表态 当地时间10月31日下午,随着中日双方顺利会见,对于台湾省而言,他们只剩下一条路:回归。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明确表态:在台湾问题上,日本将坚持1972年日中联合声明中的立场。 这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相当于两国交往的“底线协议”,之前日本有个别政客想打擦边球,声称这份声明“不具备法律约束力”,立马被中国外交部驳斥回去,现在高市早苗的表态,说白了就是回到了正确轨道,毕竟没人愿意拿两国关系当赌注。 日本之所以主动凑上来打招呼、求会晤,甚至让外相提前打电话沟通,核心还是算清了经济账。 2024年日本版《通商白皮书》显示,日本有1406个品类的商品超一半进口额来自中国,是美国的2.5倍,小到笔记本电脑、空调,大到有机化学品、稀土金属,日本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远超想象。 2023年中日贸易总额虽然略有下降,但仍稳定在3180亿美元,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场,而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这些合作的走向。 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在涉台问题上含糊其辞,别说新的合作商机,就连现有的贸易往来都可能受影响,日本政府心里门儿清,在经济利益和错误政治操弄之间,该选哪条路一点都不复杂。 再看美国的态度,特朗普在中美会晤后跳过台湾话题不提,不是忘了,而是实在没什么好说的。 之前美国想靠贸易战压制中国,结果2024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达到6882.8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也有668.6亿美元,美国对华货物出口额较2001年增长了648.4%,增速远超其对全球出口的增幅,中国市场给美国农产品、集成电路等领域提供了巨大空间,所谓的“打压”根本没起到作用。 现在全球经济格局早就变了,西方主导的时代慢慢落幕,亚洲成为经济和政治的核心舞台,而中国就是这个舞台上的关键角色,美国再想拿台湾问题当筹码,不仅达不到目的,还可能损害自身利益,与其白费力气,不如干脆不提,这也算是一种务实的妥协。 对台湾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之前还想靠着外部势力撑腰,现在日本要逐渐远离,美国也懒得搭茬,剩下的路只有回归一条。 2025年上半年台湾的经济数据已经给出了预警,出口同比负增长18.1%,在亚洲主要经济体中垫底,第二季度出口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度居然是-4.72%,两岸贸易总额也大降26.2%,台湾对大陆出口减少26.0%。 更直观的是,台湾实施“无薪假”的公司已经有333家,人数达到7334人,其中不少是受美国关税影响的制造业企业,有些厂商已经开始“做四休三”,甚至准备关门转行。 消费者信心指数跌到近两年半以来的最低水平,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岛内经济学家预测明年GDP增长率可能跌到2.8%左右,要是再不抓紧发展经济,不跟大陆深化合作,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肯定会用脚投票,毕竟日子过得好不好才是最实在的。 国际社会的大趋势也早就定了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普遍共识,现在世界上182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025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还通过了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决定,把10月25日定为法定纪念日,这一天是1945年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日子,用法律形式固化下来,就是要向全世界重申台湾的历史和法理归属。 现在中国很多系统和应用都已经把台湾省纳入其中,还开放了台湾民众用身份证申请的通道,越来越多的台胞选择来大陆发展、工作、生活,两岸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种趋势谁也挡不住。 其实日本这次的表态,也算是顺应了历史潮流。 台湾问题本来就是中国的内政,早在二战时期,《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就明确了台湾要归还中国,1945年中国政府已经在台北接收了日本投降,宣布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这是铁打的历史事实。 现在中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实力都在提升,有足够的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注定失败。 日本选择恪守一个中国立场,加大与中国的合作,不仅能让自己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也为地区和平稳定添了一把力,这是双赢的选择。 台湾当局要是还看不清形势,继续搞“去中国化”、推“经济脱钩”,只会让台湾的处境更艰难。 大陆市场这么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带来的红利正在释放,而台湾因为无法参与,很多产品出口到RCEP成员国还要缴纳高额关税,传统产业已经出现衰退趋势。 反观在大陆的台商台企,通过深度“在地化”发展,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两岸产业整合的红利有目共睹。 现在不管是国际社会的态度,还是经济发展的规律,都在推着台湾走向回归,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民心所向,与其做无用的抵抗,不如早点认清现实,搭上大陆发展的快车,让台湾民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