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终会是地球大患,不是印度有多大实力,而是印度无节制的生育。 按照印度官方发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其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4.38亿,而2024年仅女性人口就有7.02亿,结合印度长期以来统计数据的“水分”,实际总人口突破15亿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这种统计层面的模糊性,本身就说明印度对人口问题的把控力不足。 印度的国土面积仅约328万平方公里,还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却要承载近乎相当的人口,换算下来人口密度远超中国,甚至比以拥挤著称的日本还要高出不少,这么点土地要养活如此庞大的人口,就像用一个小盆装一大锅饭,迟早会不够分。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22年南亚地区人均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仅1141立方米,远低于全球平均的5392立方米,作为南亚人口第一大国,印度的水资源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日常生活中,印度不少城市每天停水是常态,农村地区村民要走几公里才能打到水,而随着人口持续增长,这种水资源的争夺只会愈发激烈。 粮食方面,印度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有限的耕地早已逼近承载极限,人口增长速度远超粮食增产速度,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或病虫害,粮食缺口就会立刻显现。 更值得关注的是,印度所谓的人口红利根本无从谈起,2024年其15-24岁青年失业率在全球处于高位,远高于日本的3.9%和新加坡的7.8%,大量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不仅无法创造价值,反而会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这种情况下,人口越多,负担就越重。 孟买的达拉维贫民窟就是人口过载的鲜活案例,在仅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挤着100万人,平均每平米要容纳近40人,一间几平米的棚屋往往住着十来个人,70%的居民要共用公共厕所,平均500人才能分到一个,雨季来临时,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既容易滋生疾病,也成为社会矛盾的温床。 这种贫民窟在印度并非个例,而是随着人口增长不断扩散的普遍现象,当城市无法提供足够的住房、就业和公共服务,大量人口只能在贫困线挣扎,这种底层的生存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的精英阶层已经开始用脚投票,2024年有超过20.6万印度人放弃国籍,2025年预计还会有近3500名高净值人士移居海外,他们带走的不仅是财富,还有改善社会的能力,留下的则是越来越多需要资源却缺乏发展机会的普通人,这种两极分化只会让人口负担更加沉重。 人口与资源的失衡,最终必然会寻求外部释放,这也是最让人担忧的地方。 历史上,叙利亚难民危机仅数百万人就给欧洲带来了治安、就业、社会融合等一系列难题,而印度一旦因为粮食短缺或内乱引发人口外溢,规模将是叙利亚的几十倍。 现在已有不少印度人通过合法或非法途径向周边国家及欧美移民,2018至2023年间,超过32万印度人定居美国,16万人选择加拿大,13万人前往澳大利亚,这种移民趋势还在随着国内压力增大而加剧。 网友觉得只要限制印度人来中国就行,其实这种想法过于简单,人口外溢是全球性问题,欧洲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南亚的移民压力,周边的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本身资源也不充裕,根本无法承接大规模的印度难民,最终这种压力会扩散到全球各个角落。 印度一直沉迷于人口红利的幻想,却忽略了人口红利的前提是充足的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足够的就业岗位,这些恰恰是印度最缺乏的。 其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医疗和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大量劳动力因为缺乏技能无法进入正规就业市场,只能靠零散的小作坊维持生计,达拉维贫民窟里的1.5万个小作坊,每年创造10亿美元经济价值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微薄收入和恶劣工作环境。 这种情况下,人口增长带来的不是生产力的提升,而是对有限资源的无限消耗,当耕地无法产出足够的粮食,地下水被过度开采,森林被砍伐殆尽,资源枯竭的那一天,就是社会秩序崩塌的开始。 各国提前收紧印度对外人口流动,做好应对准备并非小题大做,而是未雨绸缪,毕竟当生存成为第一需求时,任何边界限制都可能面临巨大挑战,与其等到危机爆发再被动应对,不如提前建立防控机制,避免被印度的人口负担拖入困境。 印度如果继续放任生育无节制增长,不解决资源分配和就业问题,最终只会让自己的人口问题变成全球的麻烦,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数据和现实的必然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