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今天两位领导人的视频,又是咬耳朵、又是握手,我估计高华和恨国党们要疯,因为他们的世界观再次被颠覆了。怎么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领导人见特朗普,一个个就像孙子一样,可特朗普见了中国领导人,却表现得如此恭敬,这与他们构建的那个世界完全不符合啊。 那些嘲笑“中国再不投降就晚了”的人,恐怕至今没搞懂一个简单的道理:美国的霸权威慑,从来只对“断了粮就活不下去”的国家有效。 日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它的半导体产业曾一度领先全球,却因为在设备、材料、市场上深度绑定美国体系,特朗普一句“要把半导体产业链迁回美国”,日本就只能乖乖听话。 2023年,日本政府被迫拿出2000亿日元补贴,推动东京电子、信越化学等企业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厂,不仅要转移最先进的3纳米制程技术,还要承担建厂成本的40%,而美国给出的“回报”,不过是暂时不提高汽车关税。 更讽刺的是,这些在美建厂的日本企业,大部分零部件还要从中国进口——它们既不敢违背美国的要求,又离不开中国的产业链配套,这种两难处境让日本领导人见特朗普时的“孙子姿态”,成了必然结果。 不是他们不想硬气,而是他们的产业体系从根上就被美国卡着脖子,一旦脱离美国的安全保护和市场准入,整个经济循环都可能出问题。 欧盟的情况也类似,德国的汽车产业依赖美国市场,法国的能源供应依赖美国主导的液化天然气体系,特朗普一句“要对欧洲汽车加征25%关税”,欧盟就不得不暂停“数字税”计划,甚至放弃对美国科技企业的反垄断调查。 这些国家的领导人见特朗普时的小心翼翼,不是性格懦弱,而是他们的核心利益被美国牢牢攥在手里,实力体系的依附性决定了他们只能处于被动地位。 而中国之所以能让特朗普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关键就在于中国构建了一套“不依附于任何国家的自主循环体系”。 恨国党们总盯着中国的个别短板大肆渲染,却选择性忽略了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芯片设计到设备制造,从新能源材料到高端装备,哪怕某个环节被卡脖子,依然能通过国产替代、技术攻关维持体系运转。 2023年,美国对中国实施了史上最严的芯片出口管制,禁止向中国出口先进制程芯片和制造设备,可结果呢? 中国自主研发的28纳米芯片实现规模化量产,完全满足汽车、家电、工业控制等领域的需求;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300万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而支撑这一成就的,是中国自主掌控的电池、电机、电控产业链,美国想卡脖子都找不到关键节点。 更重要的是,中国有14亿人的庞大国内市场,哪怕海外市场受限,内需依然能拉动经济增长——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万亿元,这个规模足以让任何国家的企业都不敢轻易放弃中国市场,包括美国的特斯拉、苹果等巨头。 特朗普作为商人出身的政客,比谁都清楚“利益优先”的道理,他对中国的恭敬,本质上是对中国“不可替代的市场价值”和“不可封锁的体系韧性”的认可。 恨国党们之所以会疯,是因为他们的叙事体系完全建立在“西方中心论”的虚幻之上,他们以为中国只要不跟着西方走,就会被世界孤立、被历史淘汰,却忘了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早已不是“非此即彼”。 中国的发展模式打破了“只有依附霸权才能发展”的神话,证明了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内需驱动、互利共赢实现崛起。 202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突破20万亿元,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同比增长15%,这些成就不是靠美国的施舍,而是靠中国的实力和诚意换来的。 而那些依附于美国的国家,看似得到了美国的“保护”,实则不断被美国收割利益——日本的国债占GDP比重超过260%,韩国的年轻人失业率突破10%,欧盟的通胀率长期高于5%,这些都是依附型体系的必然代价。 国际政治从来不是“精神胜利法”的舞台,而是物质实力和体系韧性的较量。 恨国党们沉迷于“中国崩溃”的意淫,却看不到中国在科技、经济、外交等领域的持续进步;他们美化美国的霸权,却看不到那些依附美国的国家的无奈与牺牲。 特朗普对不同国家领导人的不同态度,不过是给这场实力博弈做了最生动的注脚:没有自主体系支撑的实力,再光鲜亮丽也是空中楼阁;而有了自主体系的底气,哪怕是对手,也得拿出应有的尊重。 中国用七八年的时间证明,所谓“再不投降就晚了”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谎言,真正能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从来不是别人的威胁和指责,而是自己的实力和韧性。 这个世界终究是物理的、物质的,你有多强大,你的话语权就有多重,你的对手就会对你有多尊重——这就是恨国党们最不愿承认,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