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谈结束后,世界都发现被耍了! 欧盟和荷兰搞半天安世半导体,被中国反制的一点脾气都没有,美国毫无关心,关键美国还要让英伟达与中国沟通继续卖芯片! 荷兰当初抢夺安世半导体时的那股嚣张劲,完全是仗着背后有美国撑腰,搬出冷战时期的《商品供应法》,以莫须有的“治理严重缺陷”为由,冻结了安世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还强行暂停了中籍CEO的职务,转头就警告全球客户不准购买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 他们大概忘了,这家公司早就在2019年濒临破产,是中国闻泰科技砸下337亿元真金白银才把它从泥潭里拉出来。 中国的反制没有丝毫拖泥带水,荷兰动手后不到48小时,相关出口禁令就正式落地,直接禁止安世中国及其分包商出口境内制造的汽车功率半导体等核心产品。 这一记精准打击瞬间让全球供应链绷紧,安世的全球供应量锐减六成,最先扛不住的就是高度依赖的欧洲车企。 大众德国工厂直接预警,11月前没芯片就得全面停产,宝马慕尼黑基地的库存仅够支撑两周,奥迪更是直接暂停了两款主力车型的生产计划,16家欧洲车企联名求饶却连谈判的余地都没有。 欧盟汽车制造商协会算过一笔账,这场芯片短缺每月可能给全球汽车产业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潜在损失,而荷兰自己也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境地,经济大臣在10月下旬深夜致电中国商务部请求磋商,却连一句认错的话都不敢说,毕竟他们心里清楚,抢来的只是安世的空壳总部,真正的产能和技术都在中国境内。 就在欧盟被芯片短缺搞得焦头烂额时,美国的双面操作让人看得明明白白,一边撺掇欧盟搞对华芯片封锁,推动所谓的“50%穿透规则”,把中资持股超50%的子公司也纳入制裁范围,另一边却悄悄松口,早在7月就批准了英伟达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 这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I加速器,虽然性能无法满足万亿级大模型训练需求,但足以让英伟达保住中国市场的丰厚利润,黄仁勋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会立刻开始发货。 对比之下,欧盟跟着美国站台的代价实在惨重,不仅汽车产业陷入停产危机,相关跨国企业的市值已经蒸发超百亿欧元,而美国却坐收渔利,既没损失中国市场的收益,又借欧洲之手给中国制造了麻烦,把盟友当枪使的嘴脸暴露无遗。 欧洲所谓的“半导体联盟”从一开始就透着不靠谱,他们砸下数百亿欧元补贴产业,仅2025年就批准9.2亿欧元支持德国英飞凌建厂,公共和私人补贴总额号称超过1080亿美元,却没想着踏踏实实干实业,反而动起了抢夺中企成果的歪心思。 这种由地缘政治算计驱动的经济强盗行径,连中国欧盟商会都看不过去,直接谴责其破坏了市场原则。 更可笑的是,他们根本没摸清自己的命脉所在,安世半导体德国和英国工厂生产的晶圆,必须全部运往中国的工厂完成最终的定制切割、测试与封装,荷兰政府的强制干预不仅没卡住中国的脖子,反而可能加速产能向中国转移。 而中国早就掌握了博弈的关键底牌,全球85%到90%的半导体用重稀土加工能力都在中国,2024年就对钐、钆等关键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甚至设置了0.1%的成分门槛,只要境外产品含有超过这个比例的大陆受控稀土成分,出口就必须申请许可,这几乎把全球高科技供应链都纳入了规范范围。 中国的国产替代产能也早已布局成型,士兰微在厦门投资200亿元建设年产54万片12英寸模拟集成电路芯片产线,江波龙的集成封装mSSD已经完成开发测试进入量产爬坡阶段,美芯晟前三季度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132%,这些企业的崛起让中国不再惧怕外部封锁。 面对持续的芯片短缺,安世中国在10月下旬宣布恢复对欧洲客户的供应,但附带的条件直接掌握了主动权:欧洲客户必须签署专属供应协议,承认中国子公司的最终供货决定权,交易改用人民币结算,而且出货量较此前缩减30%,交货周期要根据中国市场需求灵活调整。 宝马、大众等车企几乎没有选择余地,只能火速签署新协议,毕竟停产一天的损失远比接受这些条件要大得多。 这场博弈最值得深思的地方,在于它彻底打破了过去的固有认知,国际竞争从来不是靠嗓门大或者盟友多,而是靠手里的底牌硬。 中国不再是过去那个只会忍让的角色,精准反制的背后是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市场底气,安世中国区收入占全球近一半,2025年第三季度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26%,就算不依赖欧洲市场也能稳步发展。 而欧盟的盲从和荷兰的短视,不仅让自己的汽车产业陷入危机,更破坏了多年积累的契约精神,以后哪家中企还敢放心在欧洲投资。 美国看似赚了眼前的利润,却也消耗了盟友的信任,当欧洲车企开始习惯用人民币结算芯片交易,当中国的稀土管制让全球半导体企业不得不低头,这场博弈的胜负早已分明。 所谓的封锁和抢夺,最终只会倒逼中国产业加速自主可控,而那些试图靠霸权和算计获利的一方,终究会为自己的自私和短视付出应有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