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热议话题。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余淼杰明确提出,建议将个税起征点从现行6万元/年(月均5000元)提高至10万元/年(月均约8333元)。这一提议迅速引发社会共鸣,背后折射出公众对税制适配性升级的迫切期待。 回溯历史,我国个税起征点自2018年从3500元/月上调至5000元/年后,已逾五年未作调整。而这五年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稳步攀升,一二线城市房租、教育、医疗等刚性支出持续增加,5000元的月收入在许多地区仅能覆盖基础生活成本,中等收入群体的“税感”愈发明显。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个税收入结构中,工资薪金所得占比高达64%(2022年数据)。 提高起征点的意义不止于减负。对月收入8000-15000元的中等收入群体而言,这相当于每年新增数千元可支配收入,能有效缓解房贷、育儿、养老等压力;从宏观经济看,这部分群体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收入增长将直接转化为餐饮、文旅、家电等领域的消费活力,助力内需市场提振。 更重要的是,此举能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当税负更多向高收入、多渠道获利的群体倾斜,工薪阶层的“公平感”将显著提升。正如专家所言:“个税调整需与经济发展同频,让‘减负’与‘公平’双向发力,方能真正激活社会消费潜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