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后,郎平始终没远离排球领域,近期还通过多种实际行动践行推广排球的承诺,以多重身份让排球运动扎根校园、走向基层,同时推动女排精神的传承,具体举措如下: 1. 化身校园推广标杆,助力青少年排球普及[__LINK_ICON]:10月26日,郎平担任珠海市凤凰中学排球联赛的开幕嘉宾和推荐官,不仅宣布赛事开赛,还和学生交流并强调田径基础对球类运动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在学业之余积极参与排球运动。此前她还为成都蒲江县五星学校的乡村排球小将录制祝福视频,看到他们自学苦练夺冠的经历,期许排球能成为孩子们“看世界的翅膀”。 2. 以教育研究者身份,探索体教融合新模式[__LINK_ICON]:作为北京师范大学郎平体育文化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郎平将排球推广和教育研究结合。她参与北师大“优师计划”授课,在课堂上讲述中国排球的发展历程,把女排精神融入课程;还带领团队研究适配中小学的排球教学方案,建设中小学排球实验基地,力求让排球运动和运动习惯融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 3. 深耕基层赛事与公益,推动排球全民化[__LINK_ICON]:今年8月,郎平亲临草原村排开幕现场指导,还感谢鄂尔多斯体彩对基层排球赛事的助力,希望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感受排球的快乐。此外,她不仅为黑龙江大庆肇源县的孩子捐建专业排球场,还在“郎平杯”气排球联赛等群众性赛事中发挥影响力,让排球突破专业竞技的局限,成为全民可参与的运动。 4. 倡导科学教学理念,筑牢排球人才根基[__LINK_ICON]:推广过程中,郎平注重技术与精神的双重传承。她提出“人机协同”的基层教学理念,主张用科技分析球速、旋转等数据,同时保留面对面传授技术的模式。面对排球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她点赞天津、山东“课后排球训练不影响学习”的模式,呼吁重建“业余体校”层级,以此筑牢排球人才培养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