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在欧洲国家中,德国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批评最为激烈。前段时间德国还强硬要求中

在欧洲国家中,德国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批评最为激烈。前段时间德国还强硬要求中国必须保障稀土供应,如今中国强化出口监管后,它又突然变脸,宣称德国企业进口稀土的用途属于“经济机密”,中方无权过问。 这波双重标准背后,是德国对中国稀土的深度依赖与战略短视的剧烈碰撞。2024年德国92%的稀土进口来自中国,即便2025年上半年试图多元化供应,依赖度仍高达95%,其中新能源汽车、风电领域对稀土永磁体的依赖度更是超过92%。 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扩大稀土管制范围,新增五种关键元素并纳入技术出口管控后,德国经济部次日就急着抗议,却对自身困境避而不谈。 现实是,德国三大车企2025年计划生产200万辆电动车,需2000吨稀土,全欧洲产能不足十分之一。10月上旬德国稀土磁体进口量暴跌65%,多家工厂减产20-30%,库存仅够维持一周至三个月。 嘴上喊着“机密”,但大众、西门子等巨头为拿到六个月出口许可证,早已主动提交供应链、客户名单甚至生产线数据,德国驻华大使馆还罕见递上“优先审批名单”。 欧盟虽出台《关键原材料法案》,目标2030年自给率20%,但芬兰矿2028年才投产,瑞典矿受环保抗议停滞 。中国掌控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即便他国挖出矿石,仍需运回中国加工。 德国一边对华半导体出口设限,一边要求稀土自由流通,这种霸权逻辑终究难以为继。稀土作为战略资源,中国的管制符合国际惯例,德国若想打破僵局,首先得放下双重标准,用平等对话替代无理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