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刘广超通讯员张星李怡昕
近日,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以传统佳节为“桥梁”,让党的创新理论跨越了“讲台”与“生活”的距离。依托“我们的节日·重阳——情暖金秋,爱在重阳”主题活动,打破理论宣讲的刻板范式,将识谣辟谣的清醒、反电诈的安心、健康科普的关怀与乡土戏曲的欢悦,悄然织入节日肌理,让抽象理论化作耳边“家常话”、眼前“暖心事”,伴着重阳桂香浸润民心,真正实现了“佳节有温度,理论有深度”。
仲李村幸福院的院落里,理论宣讲早已褪去“单向灌输”底色,变成与老人心意相通的“双向奔赴”。镇“党的创新理论”巡讲队志愿者搬来小板凳,围坐老人身边,用方言俚语拆解网络骗局,把识谣辨谣方法、网络举报流程编成顺口溜,让老人们听得明、记得牢。“以前总怕点错链接,现在知道还有这能举报的办法了,心里踏实多了!”刚听完宣讲的李大爷笑着跟乡邻分享收获。
一旁的健康服务区内,镇村医护工作者一边为老人测血压、查血糖,一边结合党的惠民医保政策,讲解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护理知识:“现在医保报销比例高,党的政策就是让咱老人老来少遭罪、多享福呢。”
文艺演出的戏台前,丝竹声起,锣鼓铿锵,一场浸润乡村烟火气的戏曲演出让理论声音伴着乡音流转。村文艺队的票友们率先登台,浑厚唱腔裹着熟悉的乡土韵律,瞬间勾起老人共鸣,唱词里满是对新时代政策的赞颂,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揉进乡音里。台下老人有的轻拍大腿打节拍,有的跟着哼唱词句,满院掌声裹着乡音响起,眼角笑意里,既有对乡土戏曲的钟爱,更有对理论实践成果的深切认同。
爱心食堂里,村干部与老人们围坐一圈,就像拉家常般询问独居老人的生活难题、收集对幸福院服务的建议——从“希望多添几张休闲座椅”到“想常听本地戏”,再到“盼着每月能有一次健康检查”,每一条需求都被认真记下。“你们提的建议,我们尽快落实,让大家在村里住得舒心、过得安心!”村干部的承诺让老人们切实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不是纸上文字,而是解决“急难愁盼”的具体行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温度。
当敬老长寿宴的香气飘满庭院,鲜香的饺子、甜蜜的生日蛋糕里,藏着龙城镇“节日+宣讲”的深层思考:理论宣讲从不是孤立“任务”,而是要融入镇村群众的生活场景、情感需求。未来,龙城镇将继续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把党的创新理论装进春节的“团圆饭”、端午的“甜粽子”、中秋的“圆月饼”,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乡音乡韵,让理论宣讲既有“思想高度”,又有“民生温度”,真正成为扎根龙城乡土、滋养民心的“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