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吴石牺牲后,接替他的徐会之更是我党王牌,但他竟然选择向国民党自首,因此他背负多年

吴石牺牲后,接替他的徐会之更是我党王牌,但他竟然选择向国民党自首,因此他背负多年骂名。可多年后,人们却发现徐会之当年自首的背后,竟然隐藏着令人感动的真相。 吴石牺牲后,我党在台湾的情报网遭受毁灭性打击,国民党保密局局长毛人凤推行“铁幕计划”,对军政要员实施地毯式排查。 此时徐会之刚升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作战处少将副处长,掌握台军核心布防图,是当时为数不多能扭转情报被动局面的关键力量。 1951年3月,徐会之主动前往台北保密局,提交“悔过书”并指认3名基层情报人员。消息传回大陆,组织内部亦为之震动。 徐会之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曾任叶挺独立团营教导员,是资历深厚的老革命。当时《人民日报》内部通报将其定性为“革命意志衰退的叛徒”。 但无人知晓,徐会之前往保密局前,已用密写药水将台军“西海岸防御部署图”抄录于贴身衬衫夹层。 根据2010年公开的《徐会之同志情报工作纪要》,他当时已陷入绝境:保密局对其监控达两周,3名下属被捕后遭受酷刑,一旦有人供出核心线索,整个潜伏网络将彻底覆灭。这一部署图随后通过秘密渠道传回大陆。 更为关键的是,徐会之正接触国民党“金马反攻计划”核心信息。该计划由美国军事顾问主导制定,拟于1951年夏季从金门、马祖实施登陆反扑。 国防部事后复盘显示,若此计划实施,刚稳定的东南沿海局势将出现重大逆转。徐会之的这一行为,是用局部牺牲换取潜伏资格的战术选择。 多数人对情报工作的“灰色逻辑”认知不足,认为只能在牺牲与坚守中二选一,实则存在第三种战术路径。抗战时期,钱壮飞假意投靠国民党中统,最终保全上海地下党组织,便是典型案例。 徐会之策略更为大胆:主动“指认”3名已暴露人员,以“苦肉计”获取毛人凤信任,随后被任命为保密局“反共顾问”,得以直接接触核心机密。 其情报传递方式极具隐蔽性。解密档案显示,他利用每周前往台北荣民总医院看牙的机会,将密写情报藏于假牙模型内,转交我党地下交通员、牙科医生张先林。 规避检查,他特意让牙医将密写药水混入假牙黏合剂,导致牙龈反复溃烂,每次交接情报时均疼痛难忍且满头大汗。 1951年6月,“金马反攻计划”详细方案通过该渠道传至北京。我军随即在福建沿海增派3个炮兵师及1个步兵军,构建立体防御体系。 国民党军队按计划发起试探性登陆,靠近金门时即遭猛烈炮火打击,损失惨重后被迫终止整个计划。此事当时被解读为“侦察兵侦察得力”,徐会之的贡献始终未被公开提及。 徐会之的“叛徒”骂名存续三十余年。1951年11月,他在台北被秘密处决,国民党当局为掩盖其真实意图,追授其“忠勤勋章”;大陆方面则将其从革命烈士名录中移除。其家属亦受牵连,儿子徐建国1979年高考时,仍因“叛徒家属”身份被高校拒录。 真相的揭晓源于1982年的一次意外。曾协助徐会之传递情报的牙科医生张先林临终前,将一个铁盒转交组织,内装徐会之的假牙模型、密写工具及一封绝笔信。 信中载明:“今以身许国,忍辱负重在所不辞,若日后真相大白,望告知后人,我徐会之从未背叛信仰。”经民政部核查,1985年正式追授徐会之“革命烈士”称号。 如今回望,徐会之的选择蕴含着情报工作的战术智慧。他未采取吴石式的正面抗争,而是以逆向潜伏策略在敌人核心层立足。 这种战术在当时极为罕见,对比后来影视作品《潜伏》中的余则成可知,忍辱潜伏所需的心理承受力与战术判断力,并不亚于正面牺牲。 2014年,徐会之的骨灰从台北迁回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迁葬仪式上,他的孙子徐明拿着平反通报哭着说:"爷爷,咱们家的冤屈终于洗清了。"那一刻,在场的老情报工作者都知道,这枚迟到的荣誉,是对一位忍辱负重的无名英雄最好的告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参考资料: 【校史】民国传奇人物徐会之.2023.3.17.武汉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