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 欧盟对中国实施最严厉制裁,核心原因是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

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 欧盟对中国实施最严厉制裁,核心原因是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2025年10月中国商务部新规,而非安世半导体供应危机,二者是独立事件,安世半导体危机源于荷兰政府以经济安全为由,依据冷战时期货物供应法接管中资企业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罢免中方高管、限制控制权,中方随后反制禁止其在华子公司出口特定元器件。 荷兰此次动用的“冷战时期货物供应法”为1952年制定的陈旧法规,冷战结束后从未启用。9月28日,荷兰政府以“内部治理缺陷”为由接管安世,后续泄露的法院文件显示,美国为该事件的核心推动方,且明确要求罢免中方CEO。 需明确的是,安世半导体为闻泰科技于2019年以超200亿元收购的资产,中方拥有完全合法控股权,荷兰此次操作属于违背市场原则的强制干预。 中方反制措施具有明确针对性:禁止安世在华子公司出口汽车芯片及工业元器件。该举措直击荷兰要害——安世全球营收的30%来自中国市场,其新能源汽车芯片业务更高度依赖中国产业链。 需强调的是,中方反制仅针对荷兰单方面违约行为,未扩大至欧盟其他成员国,欧盟以该事件为由发起制裁缺乏合理性,本质上是借题发挥。 欧盟制裁的核心动机,源于中国商务部10月12日发布的稀土出口新规。需明确的是,尽管中国已于2月对钨、碲等物项实施管制,但此次新规将稀土加工材的管制范围延伸至军事应用领域,涵盖导弹制导系统用钕铁硼磁体、战斗机发动机用铈基抛光材料等关键产品。 此类材料的战略价值不容忽视,欧盟军工企业每年90%的高端稀土材料供应依赖中国进口。 以具体军工产品为例: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豹2A7”坦克,每辆需2.3公斤高纯度钕铁硼磁体用于火控系统;法国达索“阵风”战机的发动机叶片抛光,必须采用中国产铈基材料。 此前中国仅对稀土原矿实施管制,此次将加工成品纳入管制范围,直接影响欧盟军工生产线的稳定运行。这一现实构成欧盟急于发起制裁的根本原因。 此类资源供给层面的博弈,在历史上已有先例。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为遏制日本半导体产业崛起,凭借其全球稀土霸主地位对日本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导致日本半导体企业停工3个月。 当前全球稀土产业格局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8%,高端加工产能占比却达92%,欧盟短期内缺乏替代供应方案。 有观点提出,欧盟可转向澳大利亚、缅甸等国采购稀土,但其实际可行性极低。据国际稀土协会数据,澳大利亚主要出产轻稀土,仅适用于彩电屏幕等民用领域;缅甸稀土纯度不足,难以满足工业应用标准,更无法适配军工需求。 2024年欧盟曾尝试从缅甸进口稀土,10批次货物中8批次纯度不达标,最终仍需回归中国市场采购。高端稀土加工领域的技术壁垒,短期内难以突破。 欧盟这次制裁还有个隐藏的政治算盘:配合美国第47任总统特朗普的"印太战略"。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局就拉拢欧盟搞"供应链脱钩",稀土是关键抓手。 欧盟想借制裁向美国表忠心,同时逼中国放宽管制。但他们忘了,中国不是10年前的样子,2010年美国对台军售,中国暂停稀土对美出口,不到半年美国军工企业就集体施压白宫。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内部的分裂。公开反对制裁的有匈牙利和希腊——匈牙利奥迪工厂依赖中国稀土做电动车电机,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物流业务靠中国稀土出口带动。 认为中国管制稀土是"武器化"。这纯属双标。美国1979年就出台《稀土保护法》,把国内最大的芒廷帕斯稀土矿封存,全靠进口;日本2012年就建立了稀土战略储备,够全国用6年。中国现在只是规范出口,符合《出口管制法》,怎么到欧盟嘴里就成了"不当使用"? 从军事角度看,这次稀土管制的战略意义更深远。现代战争早就不是拼人数了,是拼高端装备。比如美国F-35战机,每架需要417公斤稀土材料;一枚"爱国者"导弹,稀土用量达1.2公斤。中国卡住高端稀土出口,相当于给欧盟军工发展踩了刹车,这才是他们最慌的地方。 安世半导体事件是荷兰背信弃义引发的商业纠纷,中方反制有理有据;欧盟借题发挥搞制裁,本质是想保住军工产业的稀土供应链。 现在欧盟内部已经吵成一团,匈牙利明确表示不会执行制裁,德国企业也在找中方私下沟通。这场博弈的结局很明显:谁掌握核心资源,谁就有话语权,这从来都是国际社会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