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 据金融界2025年10月27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他已结束马来西亚的行程,正式启程前往日本。这是特朗普此次亚洲之行的第二站,也是其任内首次访日。 1853年,美国佩里舰队叩开日本国门,开启美日百年恩怨。2025年,特朗普搭乘"空军一号"抵达东京,两国关系已发生根本性逆转。 二战后日本始终是美国亚太战略的基石,但特朗普此次访问的背景截然不同:中国崛起、俄乌冲突、朝核危机叠加,美日同盟需要重新定义。 回顾1985年广场协议,美国通过经济手段制约日本发展。如今面对中国,特朗普选择强化军事同盟,这种策略转变反映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的现实。日本不再是需要管束的盟友,而是必须借重的伙伴。 日本三菱重工获得F-35A战斗机维修许可,成为亚太地区唯一授权维修中心。更关键的是导弹合作:日本2025年测试的"高速滑空弹"采用美国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射程达1000公里,可覆盖朝鲜全境。 这种合作打破传统军售模式。美国允许日本参与"标准-3"BlockIIA导弹软件开发,标志着日本从武器买家向合作伙伴转变。但核心技术仍由美国掌控,日本仅获得15%的软件修改权。 特朗普推动日本扩大美国液化天然气进口,目标是从目前的年1000万吨提升至2028年的2000万吨。但日本更关注核能合作:美国西屋公司帮助三菱重工开发新型核反应堆,这种军民两用技术,可提升日本核潜力。 东日本大地震的教训使日本对能源安全极度敏感。美国承诺提供战略石油储备访问权,但要求日本在南海问题上更强硬。这种能源与安全的捆绑,是美日谈判的核心筹码。 台积电熊本工厂投产使日本重获先进制程能力,但美国要求日本配合对华芯片管制。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显示,执行管制令日本半导体设备企业年损失180亿美元,东电子公司已裁员3000人。 6G联盟是另一焦点。美国希望日本排除华为,但NTT与华为的联合研究已持续十年。这种技术依赖,使日本在数字霸权争夺中处境艰难。特朗普可能以放宽汽车关税为条件,换取日本全面倒向美国标准。 朝鲜2025年试射新型固体燃料导弹,使日本预警时间从10分钟缩短至5分钟。特朗普政府考虑在北海道部署"萨德"系统,但面临俄罗斯强烈反对。俄日南千岛群岛争端因此升温,俄太平洋舰队近期在日本海频繁活动。 日本自卫队评估认为,现有"爱国者-3"系统无法拦截朝鲜高超音速导弹。美国提议共享太空监视数据,但要求日本承担30亿美元系统升级费用。这种成本分摊争议,是会谈难点。 日本2025版《防卫白皮书》首次明确"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但回避具体干预方案。美军提议在日本最西端的与那国岛设立联合指挥所,但日本担心过度刺激中国。 更敏感的是美军舰艇停靠问题。特朗普要求开放佐世保基地供美军航母维修,但该基地距离台湾仅200公里。这种前沿存在,可能使日本卷入冲突的风险大增。 特朗普可能访问广岛和平纪念公园,成为继奥巴马后第二位在任期内访问广岛的美国总统。这种象征性举动,旨在缓和日本民众的反美情绪。但美国拒绝就原子弹轰炸道歉,仅表示"缅怀所有战争遇难者"。 珍珠港事件84年后,美日关系完成从敌到友的转变。但历史伤痕依然影响民意基础。日本民调显示,55%民众认为美军基地负担过重,这种情绪制约岸田政府配合度。 美国要求日本将关键药品供应链从中国转移,但日本制药企业80%的原料药依赖中国。这种重组成本高达300亿美元,美国仅承诺提供50亿美元补贴。 稀土供应链是另一难题。日本丰田公司投资澳大利亚稀土项目,但2028年才能投产。过渡期仍需从中国进口,美国对此表示理解但要求"逐步削减"。 四方安全对话(QUAD)将成重点议题。美国提议建立"联合海上监视体系",由日本负责北海域,澳大利亚负责南太平洋,印度负责印度洋。但这种分工遭遇印度抵制,印方担心过度刺激中国。 更实质的是军事一体化。美日澳计划2026年举行首次三国联合军演,但澳大利亚要求演习远离南海争议水域。这种分歧反映联盟内部的对华策略差异。 当特朗普的专机降落在羽田机场时,他带来的不仅是新的合作协议,更是对东亚秩序的重塑。美日同盟正从"美主日从"向"平等伙伴"转变,但这种转变充满风险和挑战。在东京的谈判桌上,一场关乎印太未来格局的较量正在悄然展开。 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特朗普结束马来西亚之行,将前往日本。 2025-10-27 10:00:36 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