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要在香港发美债! 这哪是简单的“借钱”,分明是用美元玩的“顶级阳谋”——既给香港金融中心“输血”,又让国际资本用脚投票给中国经济投信任票。 财政部计划于2025年11月3日当周在香港发行规模不超过40亿美元的美元主权债券,这一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从表面看,此举似乎是常规的主权融资行为,但深入分析可见,其背后蕴含着支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巩固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信心等多重战略考量,是一次兼具战术意义与战略价值的金融布局。 我国在香港发行美元主权债券并非首次尝试,历史可追溯至2004年的主权外币债券发行实践,2017年财政部曾在香港成功发行20亿美元主权债券。 此次发行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实施的复杂国际经济背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持续蔓延,美国第47任总统特朗普执政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在此情境下,债券发行的战略意义远超单纯融资范畴。 此次发行对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具有直接支撑作用。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香港金融市场面临流动性与活跃度提升的挑战,而主权债券发行作为高信用等级金融产品交易,能有效激活市场活力。 大规模美元主权债券在港发行将形成强吸引力,汇聚全球多元投资者参与申购——2017年同类发行即实现220亿美元申购资金,超额认购倍数达11倍。 这种资金集聚效应不仅能提升香港金融市场流动性,更可通过债券承销、交易等环节拓展金融机构业务空间,强化香港作为国际资本集散地的核心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行与香港绿色金融中心建设形成战略协同,2025年财政部在伦敦发行的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即选择香港联交所同步上市,而香港2024年离岸绿色债券上市占比近八成,美元主权债券的常态化发行将带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形成“传统主权债引流、绿色金融扩容”的良性循环。 从国际资本视角,此次发行是检验并彰显中国经济信用的重要窗口。尽管面临外部环境压力,中国经济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基本面长期向好的格局未发生改变,这种稳定性为主权债券提供了坚实信用支撑。 历史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发行的美元主权债券,收益率较同期美国国债分别高出15个和25个基点,收益率水平接近发达国家主权债券,与AAA评级主权债券持平。 2024年财政部在沙特发行的20亿美元主权债更具参考价值,3年期、5年期利率分别为4.284%和4.340%,在全球利率波动背景下仍实现足额认购,其中主权基金、养老金等长期投资者占比超六成。 这一定价水平与投资者结构特征,共同反映出国际市场对中国主权信用的高度认可,投资者的认购行为本质上是以实际投资决策,对中国经济前景投下信任票,更凸显了中国资产在全球配置中的“避风港”属性。 当前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施压持续升级,而主权债券发行通过资本纽带,深化了国际资本与中国经济的绑定关系。这种市场行为向国际社会传递出清晰信号:中国经济具备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与吸引力,仍是全球资本不可或缺的配置标的。 同时,以香港为发行地的选择,进一步强化了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联动,依托香港的国际化平台,拓宽了中国与全球经济体的金融合作渠道,为参与国际经济规则重塑积累了实践经验。 市场对此次发行存在两点典型认知误区: 其一,将发行动机等同于“财政资金短缺”。事实上,财政部已明确表态,在经济稳步增长、外汇储备充足的背景下,我国并无强烈外部融资需求,此次发行的核心目标并非筹资,而是战略布局。 其二,担忧发行将加剧政府债务风险。从债务管理视角看,我国政府债务率始终处于国际警戒线以下,财政状况整体稳健,此次40亿美元发行规模处于年度债务管理计划内,不会对债务结构产生实质性影响。 从经济与安全协同发展视角,此次发行亦为国防建设提供了间接支撑。经济实力是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主权债券发行所巩固的国际资本信心、所强化的经济稳定性,能为国防资源投入提供更坚实的财政保障与更稳定的国际环境。这种“经济-安全”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夯实了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基础。 财政部在香港发行美元主权债券是一次多层次的战略布局,其价值远超单纯融资行为:既通过金融产品交易激活香港市场活力,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又以市场定价机制验证中国经济信用,凝聚国际资本信心;更在复杂地缘环境中展现经济韧性,提升国际话语权。 随着债券发行落地及后续交易展开,其对金融市场、经济合作、国家信用建设的多重积极效应将逐步释放,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化进程注入持续动力。 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财政部将在香港发行美元主权债券 2025-10-25 06:40·央视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