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实习生朱洁莹记者刘礼文)10月23日,上海金融法院与上海财经大学共同主办的金融司法国际论坛在上海举行。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立法、高频交易监管等当前的热门话题,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邢会强现场谈到:“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监管机构应秉持包容审慎的监管理念,既要鼓励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发展,又要防范技术滥用带来的潜在风险,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人工智能无疑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在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进行监管时,价值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市场稳定和市场公平也极为重要。”邢会强表示,对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法律责任问题进行立法时,首先要梳理哪些是既有法律框架解决不了的,哪些是可以解决的,只有前者才有立法的必要性。
“信息监管是应对复杂金融市场的重要手段。我国对高频交易的法治回应表明,监管机构在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进行监管时,首先考虑的是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其次是对其他投资者的公平性,最后才是市场效率。”邢会强说。
他认为,通过要求程序化交易投资者、高频交易投资者报告详细的交易信息,监管机构可以实时监测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交易行为。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和高频交易报告制度的实施,为监管机构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提高了监管效率和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