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固有认知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仿佛是吸烟者的“专利”。但事实上,不少从未接触过烟草的人也会被确诊为慢阻肺。这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正悄然威胁着更多人的健康。那么,不吸烟的人到底会不会得慢阻肺?又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非吸烟者患病呢?
一、认识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主要与气道和肺组织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患者常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会逐渐影响日常活动,严重时还会引发呼吸衰竭、肺心病等致命并发症。
二、不吸烟也会患慢阻肺的危险因素
1.空气污染室外空气污染是导致非吸烟者患慢阻肺的重要原因。工业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有害成分,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PM2.5等颗粒物。这些物质被吸入肺部后,会直接刺激气道黏膜,引发慢性炎症,长期积累就会损伤肺功能,造成气流受限。长期生活在空气质量差的地区,人们患慢阻肺的概率比生活在空气清新地区的人高很多。PM2.5因为直径小于2.5微米,能直接进入肺泡并沉积下来,不仅会引发肺部炎症,还会破坏肺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大大增加患慢阻肺的风险。室内空气污染同样不容忽视。冬季用煤炭、木柴等燃料取暖做饭,会产生大量烟雾和有害气体。长期处于这样的室内环境,尤其是厨房油烟没得到有效排放时,女性患慢阻肺的风险会明显上升。另外,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也可能对肺部造成慢性伤害。
2.职业暴露一些职业环境中存在大量粉尘、化学物质或有害气体,长期接触这些物质会增加患慢阻肺的几率。在采矿行业,矿工长期吸入煤尘、矽尘等粉尘,容易患上尘肺,进而发展成慢阻肺。建筑行业的工人在施工时会接触到水泥、石灰等粉尘,同样会对肺部造成损害。化工行业从业者经常接触各种化学溶剂和刺激性气体,如氯气、氨气等,这些物质会刺激气道黏膜引发慢性炎症,时间久了就会导致气道狭窄和肺功能下降。除此之外,纺织业的棉尘、餐饮业的油烟等职业暴露因素,也可能让非吸烟者患上慢阻肺。
3.生物燃料暴露有一些农村地区,使用木柴、秸秆、动物粪便等生物燃料取暖和做饭是很普遍的现象。这些生物燃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雾,其中含有一氧化碳、颗粒物、多环芳烃等多种有害物质。长期处于生物燃料烟雾环境中,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慢性损伤。农村女性因为长期承担烹饪工作,接触生物燃料烟雾的时间更长,她们患慢阻肺的概率明显高于城市女性。这种家庭环境中的暴露因素,常因常见而被忽视,但对肺部健康的危害极大。
4.儿童呼吸道感染儿童时期若发生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对肺部发育和功能产生长远影响,增加成年后患慢阻肺的风险。儿童的肺部尚未发育成熟,免疫系统也较弱,一旦患上严重的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可能会损伤气道和肺组织,影响肺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5.遗传因素虽然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但遗传因素也在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是目前已知的与慢阻肺发病密切相关的遗传因素。这种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能保护肺组织免受弹性蛋白酶的损伤。当人体缺乏α1-抗胰蛋白酶时,肺组织容易被弹性蛋白酶破坏,导致肺泡结构受损,进而引发肺气肿和慢阻肺。这种遗传因素导致的慢阻肺虽然相对少见,但却是非吸烟者患慢阻肺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家族中有慢阻肺患者,特别是非吸烟患者,其他家庭成员要提高警惕,定期做肺功能检查。
6.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年龄是慢阻肺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肺功能会逐渐衰退,气道黏膜也会出现退行性变化,这就增加了患慢阻肺的风险。所以,老年人即使不吸烟,也可能因年龄因素患上慢阻肺。另外,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也会影响肺部健康。缺乏运动会使呼吸肌力量减弱,导致肺功能下降;营养不良则会降低机体免疫力,让肺部更容易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袭,增加慢阻肺的发病几率。
三、慢阻肺的预防
尽管慢阻肺发病原因复杂,但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风险。非吸烟者应避免空气污染,空气质量差时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减少生物燃料和油烟危害。粉尘、化学物质相关职业人群要加强防护,佩戴合格防护用品,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处理肺部异常。儿童时期要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疫苗,降低感染几率。此外,健康生活方式很关键,坚持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能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肺功能;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提升免疫力。定期肺功能检查,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有慢阻肺家族史及长期暴露危险因素的人群,利于早期发现肺功能异常,实现早诊断、早治疗。
总之,不吸烟的人确实可能得慢阻肺,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生物燃料暴露、呼吸道感染、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导致非吸烟者患病。了解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定期做肺功能检查,对守护肺部健康、预防慢阻肺意义重大。让我们共同关注肺部健康,远离慢阻肺的威胁。
(树兰〈博鳌〉医院戴晓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