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报隔夜仇!6辆导弹车被炸后,俄军轰炸乌克兰,秘密武器上场 这波反击来得又快又狠,可细琢磨起来,更像是被打疼后的应激反应。乌克兰那手“掏后门”的操作确实够刁钻,9月23号凌晨对着克拉斯诺达尔的军事基地一顿招呼,14架巡航导弹加自杀式无人机精准扑向伊斯坎德尔-M导弹车,6辆车当场成了火海裡的废铁。要知道这可不是前线的临时据点,是俄罗斯南部的后方重镇,能把打击坐标算得这么准,连导弹车的部署时间都掐得死死的,难免让人怀疑是不是有“自己人”在递消息。 俄军的脸算是被打疼了,嘴上只含糊说“仓库遇袭”,可卫星图和现场视频早把损失扒得明明白白。被毁掉的不只是1辆发射车,还有5辆运输装弹车,等于直接废了一整套导弹火力网。这种“点对点”的猎杀,比单纯炸掉装备更诛心,毕竟伊斯坎德尔-M可是俄军敲山震虎的“拳头武器”,500公里的射程刚摆好架势,就被人端了老窝。 反击的炮火很快笼罩乌克兰上空,基辅的特里皮尔斯卡电厂再次成了目标。夜空被爆炸点亮后,整个城市陷入黑暗,300万人的生活瞬间停摆,医院的医疗设备断了电,新生儿保育箱都跟着岌岌可危。这已经是这家电厂一年裡第二次遭重创,上次重建花的4000万美元还没焐热,新的设备又成了废墟。俄军这是摆明了要打民生牌,可这种盯着民用设施打的路子,早越过了国际法的红线。 更值得关注的是俄军亮出来的“秘密武器”,不是什么新导弹,反倒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一种是天上的“寂静猎人3000”激光炮,专门对付乌军的廉价无人机。以前用十几万美元的防空导弹拦几千美元的无人机,怎么算都是亏,现在这激光炮只要有电就能不停开火,1500米内的无人机一照一个准,连3公里外的传感器都能致盲,实战裡已经打下好几架PD-1无人机了。 另一种秘密武器藏在地下。俄军把废弃的天然气管道改成了运输通道,士兵们戴着防毒面具,在直径1.5米的管道裡匍匐十几公里,偷偷绕到乌军侧翼突袭。这些被叫做“鼹鼠兵团”的士兵,靠着这条地下补给线神出鬼没,可民用设施军事化的玩法,也开了个危险的头。乌军被逼得没法,只能往管道裡灌高压水、装铁丝网,一场地下军备竞赛悄悄打响。 说到底,这场冲突早变成了“不对称”的拉锯。乌克兰用低成本无人机玩“点穴打击”,俄军就用激光炮和地下通道反制,可不管是导弹车被炸还是电厂停电,最后遭殃的都是普通百姓。一边是战术上的“精准打击”,一边是道义上的被动,两边的舆论战吵得热闹,战场上的平民却在寒风裡盼着电力恢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乌袭莫斯科 俄罗斯导弹误炸 基辅无人机浩劫 基辅炸街 基辅被袭击
为什么F22击落热气球后,东大就不再韬光养晦了?2023年底中美热气球事件,F2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