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特使宣称“中国今天停援,战争明天结束”,美网友:他说反了 近日,特朗普的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17 16:00:35

特朗普特使宣称“中国今天停援,战争明天结束”,美网友:他说反了 近日,特朗普的俄乌问题特使基思·凯洛格,在基辅的“雅尔塔欧洲战略”年度会议上再次大放厥词。他声称,俄罗斯正极度依赖中国的支持,而如果中国今天停止对俄罗斯的援助,明天,俄乌战争就将结束。   中国外交部在9月1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已经明确表态,中方在乌克兰危机上始终坚持中立立场,呼吁有关各方遵守“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三原则。这一立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贯穿冲突始终的实际行动指南。   中国从未向任何一方提供军事援助,所有与俄罗斯的合作都严格限定在民用领域和人道主义范畴内,这一点在国际社会有目共睹。   反观俄罗斯当前的战争持续能力,似乎并不像凯洛格描述的那样脆弱。西方情报机构最新评估显示,俄军无人机月产量已达到以“天竺葵”系列为主的5000架规模,导弹月产更是突破200-250枚。   这一数字较2023年出现大幅增长,充分说明俄罗斯军工体系已经成功适应了西方制裁带来的压力。更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采用了低成本高性价比的生产策略,每架“天竺葵-2”自杀式无人机成本仅约2万美元,仅为一枚“口径”巡航导弹的1/50,这种精打细算的战术让他们能够在有限军费下维持高强度打击能力。   在陆地战场,俄罗斯2025年计划交付1500辆坦克,其中80%是对苏联时期库存的翻新升级,这种“新老结合”的策略让俄军装甲力量快速恢复。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俄罗斯的战争机器主要依靠自身调整和潜力挖掘,而非外部军事支持。   再看中俄之间的经贸往来,所谓“极度依赖”的说法更是站不住脚。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其中能源和机电产品成为合作的主要领域。俄罗斯对华能源出口占比超过贸易总额的70%,中国对俄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则达到60.3%。   这些数据背后是两国互补性经济结构的体现: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中国则在制造业和技术方面具有优势。2025年第一季度中俄贸易额虽有6.9%的同比下跌,但这属于正常市场波动,并不影响长期合作趋势。   尤为关键的是,在这些庞大的贸易数据中,找不到任何军事物资交易的记录,中俄合作始终遵循着“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所谓“军事援助”纯属无稽之谈。   凯洛格发表这番言论的时机耐人寻味。作为曾在2017年至2021年担任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资深政客,他不可能不清楚这些基本事实。但当前美国对乌政策正处于微妙的转变期,特朗普政府明确提出将停止直接资助乌克兰,转而让北约承接武器供应责任,美国仅负责与北约进行美制武器交易并要求全额付款。   这种从“免费援助”到“有偿销售”的转变,本质上是将乌克兰危机的成本转嫁给欧洲盟友。在此背景下,凯洛格将矛头指向中国,很可能是为了转移国内对政府政策转向的质疑,将战争持续的责任推给外部因素。   美国网友的反驳并非空穴来风。有网友尖锐指出,真正让战争持续的恰恰是美国不断加码的军事援助。数据显示,仅拜登政府时期承诺对乌克兰的资金支持就高达3500亿美元,远超中俄之间的贸易规模。如今特朗普政府虽然改变了援助方式,但通过北约渠道输送的武器依然在源源不断流入乌克兰战场。   这种“以军援促战争”的模式被不少网友视为美国军工复合体牟利的手段,而凯洛格的言论则被看作是对这种本质的刻意掩盖。   更讽刺的是,俄罗斯军工体系的转型恰恰是在美国及其盟友全面制裁下完成的。他们通过大量利用苏联遗留的坦克底盘进行现代化改造,采用标准化商业组件降低无人机制造成本,在西方技术封锁下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   这种强大的内生能力,显然不是所谓“中国援助”能够左右的。相反,乌克兰对西方军事援助的依赖程度远超俄罗斯对任何外部支持的需求,一旦美国和北约缩减援助规模,乌克兰战场形势立刻会受到直接影响,这才是凯洛格言论不敢触及的真相。   深入分析战争持续的根源,会发现其复杂程度远远超于凯洛格的简单归因。俄乌双方在领土问题、安全保障等核心议题上的巨大分歧,西方对俄实施的全面制裁,以及乌克兰国内的政治军事格局,都是影响局势走向的关键因素。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推动停火止战和人道主义援助,这种态度与某些国家拱火浇油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将战争持续的责任归咎于中国的中立政策,不仅违背事实,更是对和平努力的亵渎。   凯洛格或许忘了,现代战争的胜负从来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俄罗斯凭借其庞大的资源储备、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民族凝聚力,展现出了长期战争的韧性;乌克兰则依靠西方援助和民族义愤坚持抵抗;而美国通过操控援助规模和种类,实际上掌握着战争节奏的“调节阀”。

0 阅读:146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