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年,王千源开了一家饭馆,李乃文和赵春阳去吃饭,吃完后,赵春阳擦擦嘴就走,李乃文问:“你不给钱吗?” 赵春阳回头冲王千源挤了挤眼:“给啥钱?自家兄弟开的店,还能要我钱?” 王千源正端着刚烤好的牛五花过来,手里铁盘还滋滋冒油,闻言笑着摆手:“没事,下次再说。” 那会儿王千源刚从中戏 1996 级表演系毕业没多久,影视圈机会少,同届同学里也就梅婷拍了《红色恋人》有点名气,他试镜几次都没成,索性在学校后门东棉花胡同找了间小门面。 月租八百块,他找小卖部老板借了两万块,刷了红底白字的 “千源烤肉” 招牌,摆了四张掉漆的铁桌,淘了个二手炭火烤炉,饭馆就开起来了。 每天天不亮,他就骑着三轮车去菜市场进货,牛肋条得挑肥瘦相间的,一斤划到十二块,蹲在肉摊前翻来覆去选,生怕多花一分钱。 李乃文那阵在国家话剧院排话剧,每天下午排练完,顺着胡同闻着肉香就来。他吃饭有规矩,不管点多少,吃完准从兜里摸出十块钱拍在桌上。 有次他要了石锅拌饭,又加了瓶啤酒,王千源算账:“拌饭八块,啤酒五块,总共十三。” 李乃文把十块钱往他手里塞:“就这些,要就拿,不要我下次还来。” 旁边朱媛媛正啃着烤肉卷菜,笑得直呛:“李乃文你也太抠了,差三块钱还要欠着?” 李乃文梗着脖子:“这叫规矩,亲兄弟明算账,就是我这账,只算十块的。” 后来大家都叫他 “李十元”,他也不恼,下次来还是照给十块。 朱媛媛是常客,排练完总来帮衬,有时王千源忙不过来,她就扎进柜台后算账,手指在账本上飞快划拉,比王千源自己还清楚哪桌没结账。 她爱吃烤肉卷菜,把生菜裹着焦脆的肉片,蘸点辣酱,吃得嘴角冒油,还不忘帮着擦桌子,油布桌布擦得能反光。 有次店里来了剧组客人,点了五盘肉三瓶啤酒,王千源顾着烤串,朱媛媛主动上前招呼,报菜名、记需求,比服务员还熟练,客人走时还夸:“你这店里帮手比老板还专业。” 赵春阳一开始吃饭是给钱的,后来闹了回小别扭,才开始 “赖账”。那天王千源忙着烤肉,让赵春阳去隔壁买两斤鸡蛋,特意叮嘱:“要一斤八个的,个头匀,我得做蛋羹。” 结果赵春阳拎着塑料袋回来,王千源一称,两斤才十四个,眉头就皱起来了:“我说要八个一斤的,这七个一斤的,八碗蛋羹就差一个,客人咋分?” 赵春阳也急了:“市场就这货,我挑了半天最大的,你这是鸡蛋里挑骨头,奸商!” 俩人吵了两句,赵春阳气呼呼走了,从那以后,他再来吃饭,吃完擦嘴就走,李乃文每次问,他就说 “自家店吃啥钱”,“赵不给” 的外号就这么传开了。 冬天煤价涨了两毛,王千源舍不得多烧,烤炉火总忽大忽小,有天晚上降温,烤炉管子冻裂了,他裹着军大衣蹲在路边修,扳手拧得手都红了。 李乃文和赵春阳路过看见,也不回家,蹲下来一起帮忙,三个人呵着白气,轮流拧螺丝,修到后半夜才好。 王千源过意不去,烤了两盘肉,拿了瓶啤酒,三个人坐在空店里吃,赵春阳啃着肉说:“等以后咱们谁红了,就把这店盘下来,扩大规模,让王千源当老板,咱们当股东。” 李乃文接话:“行啊,到时候我还来吃,还是给十块。” 王千源笑着踹了他一脚,啤酒瓶碰撞的声音在夜里格外清亮。 年底班里办汇报演出,结束后三十多个同学涌进饭馆,把四张铁桌拼在一起,挤得满满当当。 王千源提前备了五十斤肉,不够又去隔壁肉摊临时加了十斤,还把爸妈寄来的生活费垫进去买啤酒。 收摊时一算账,除去成本亏了一百多,但他看着桌上横七竖八的空酒瓶,和同学们脸上的油光,一点都不心疼。朱媛媛帮着收拾碗筷,说:“以后咱们聚会,就来这儿,比外面饭馆热闹。” 转年春天,王千源接到个电视剧角色,要去外地拍三个月。 他找了几圈,没找到合适的人看店,只好把烤炉低价处理了,招牌摘下来那天,四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店里,地上还留着烤炉的印记。 李乃文掏出十块钱拍在桌上,赵春阳从兜里摸出两个鸡蛋放在旁边,朱媛媛眼圈红红的:“以后没地方蹭饭了。” 王千源笑着说:“没事,等我拍完戏回来,挣钱了再把店开起来。” 那天他用最后剩下的钱,请三个人去胡同口吃了顿饺子,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李乃文还念叨:“要是在你店里,这饺子我也只给十块。” 后来那间门面改成了杂货店,王千源、李乃文他们偶尔路过,还能想起铁盘烤肉的香味。 班里同学聚会上,“李十元” 和 “赵不给” 的外号总被反复提起,朱媛媛会笑着补充:“你们还记得不,有次王千源为了省煤,把炉火烧得忽小忽大,烤肉都烤焦了。” 有人翻出毕业纪念册,里面夹着张模糊的照片: 信源:王千源靠跳广播体操考进中戏,开餐馆被同学吃黄——西方寻史
1997年,王千源开了一家饭馆,李乃文和赵春阳去吃饭,吃完后,赵春阳擦擦嘴就走
美食创意厨房
2025-09-06 01:42:13
0
阅读: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