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大将冯胜镇守西北。冯胜巡视河西时发现,嘉峪关一带

趣史談过去 2025-09-03 18:16:42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大将冯胜镇守西北。冯胜巡视河西时发现,嘉峪关一带只有关卡没有城池,只能起到查验行人作用,一旦遭遇大规模进攻,根本挡不住敌军。 于是冯胜奏请朝廷在此地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朱元璋很快批准了这个建议,并亲自下令在嘉峪关兴建长城的重要关口。 关于嘉峪关的修建,民间流传着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负责工程测算的,是一位叫易开占的工匠。他以精于算法、用料精确著称,被称作“算关高手”。 据说易开占在做预算时,说全城一共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工觉得这数字过于精确,劝他多加一些以免工期拖延,但易开占坚称数量正好,若有差池,愿以性命担保。 监工怀疑他是在逞能,于是暗中加了一块砖。 等到嘉峪关建成验收时,果然只剩下一块砖多余。监工立刻质问,说好的“不错不差”,如今多出一块,该当何罪? 眼看众人都要追责,易开占神情自若,说这块砖不是多余,而是“定城砖”,是维系整座城池稳固的关键,若擅自挪动,整段城墙可能坍塌。 监工虽然不信,却也不敢贸然拆动,只得把砖留了下来。从此,这块砖被称为嘉峪关的“定城砖”,一直保留在城楼之上。 从工程学的角度看,这当然更像是一种巧妙的托辞。明代修城时,为了防止贪墨,工部和都司对材料用量都有严格规定。 但实际操作中,监工、中层官员常常借机虚报数量,以中饱私囊。易开占若严格按实数报销,自然断了别人牟利的路,于是有人想借此为难他。 多出的那块砖,本质上正是监工暗中做的手脚,易开占一句“定城砖”,既化解了危机,也保住了工匠们的安全。 史书里对“定城砖”并没有神话般的描写,更多出现在《明史·冯胜传》里关于嘉峪关建设的记载。 史料显示,当时修筑嘉峪关动用数万工匠,采用了十分严格的工艺标准,从砖石烧制到灰浆比例,都有明确要求。 长城的城砖经常要高温烧制,硬度极高,耐风化性远超普通青砖,所以六百多年过去,嘉峪关至今依然保存较好。

0 阅读:114

评论列表

东方猎人

东方猎人

2
2025-09-05 21:48

修长城不如造枪炮。城再坚固,再储备充足,也很难防止敌人长期袭扰围困,孤城难守。

猜你喜欢

趣史談过去

趣史談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