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名为什么越来越难看懂了
早期的“珍珠奶茶”、“烤奶”是功能性的,告诉你里面有什么、是什么味道。现在的“少年游”、“蓝田仙人”是体验性的,它不告诉你味道,而是卖给你一个概念、一种情绪、一段想象。你买的不是一杯糖水,而是一份“风雅”,一次“穿越”,一种“身份认同”。
但这实际上是在用消费者的不便来换取品牌的传播效益。 如果名字天花乱坠,口味却平平无奇,会带来巨大的心理落差,消耗品牌信誉。消费者最终会回归到产品本身。
品牌的“内卷”不应止于文案的奇技淫巧,更应回归到产品创新的本质上来。否则,再美的名字,也只是一杯“空洞的糖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