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在抗战中日军可不是添油战术,而是一股脑的全压上来,只不过因为家底子薄,投入的兵力

在抗战中日军可不是添油战术,而是一股脑的全压上来,只不过因为家底子薄,投入的兵力像是添油战术。1937年日军一共有24个师团,就抽调了21个师团侵华,本土就只有3个师团看家,可以说是倾尽全力想毕功于一役。到了38年,日军前后动员并将师团增加到34个,其中有32个派到中国。而39年,日军40个师团34个在中国,到了40年,日军49个师团更是有38个在中国。 至于为什么日军不一口气动员上百个师团全压上来,主要是因为武器产能比较低,跟不上,只能人等装备。这就相当于没有实力进行全款买房,只能选择每个月分期付款。 例如在37年日本全年的武器产量为步枪4.29万支、机枪2300挺、火炮670门,外加坦克330辆。就这么点武器产量,怎么能一口气武装数十个师团?因为军火产量较低,在同年日本甚至还从意大利进口了6万余支发射6.5x50mmSR步枪弹的卡尔卡诺步枪,以及80余架菲亚特BR.20轰炸机。 PS:而作为日军的精锐,从37年到41年,17个甲种师团里面有12个都在中国战场

评论列表

曹孟德综合症晚期患者
曹孟德综合症晚期患者 13
2025-11-01 09:55
可能吧。但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东亚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后,发财了,实力大增

用户78xxx08 回复 11-03 10:33
追捕杨靖宇一个人,就消耗了日本当年GDP的百分之一。从31年抗联就在东北和日军作战。算上32年淞沪,33年长城抗战。对日本的消耗也是非常大的

DJQLZ 回复 11-01 14:38
获得大概相当于日本至少六个师团的装备。

用户10xxx74
用户10xxx74 10
2025-11-06 21:12
还不添油?你发现没,七七事变后,鬼子深受九一八事变的影响,总以为自己能够以小博大、以少胜多,所以它在每次战役开始前,都没有派上足够的兵力,直到发现打不下去了,才开始增兵,比如淞沪会战打了三个月,鬼子就增兵三次,太原战役、徐州战役、武汉战役也是多次增兵才拿下。
肖灿
肖灿 9
2025-08-31 21:13
日军拿不下中国战事,就是因为实力不够,如果有足够的装备,扩军到100个师团,国军是没机会保留体面的,只会在强大的实力面前土崩瓦解。中国幅园辽阔,除了几次大会战,日军很少完全成建制干掉国军一个军,就是吃亏在兵力不足,即使勉强凑够十几万兵力打一场大会战,都要把兵力散布在很大一块区域,甚至两三个省,要知道,中国大部分的省都相当于世界上一个中等国家。同时期的苏联为攻克一个小小的柏林,在相当于中国一个地级市的范围集中了上百万人,而日本在中国的全部兵力才百余万

Feng2990 回复 11-03 15:57
说到底,日本当时只完成初步工业化,当时只有苏德美能集合两百万以上军队参加大型会战

用户15xxx40
用户15xxx40 4
2025-10-03 18:15
小编视野太窄。抗日战争中日本军队明显缺乏战争筹划和输送能力,《李宗仁回忆录》谈过,日本军队必须多管齐下,北方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沿陇海铁路进攻陕西和兰州,得陇望蜀进攻四川,南面进攻广东和广西,逼迫中国军队各自为战,再各个击破。中国明显战略筹划能力更强,通过淞沪会战引诱日本军队从华北调兵从东向西进攻,日本占领大片土地,没能消灭国家主力,反而无法坚持长期消耗

DJQLZ 回复 11-01 14:43
小国很难想像出和大国作战的规模。现在什么年代了,棒子还YY要迂回从广西登陆呢。

老胡
老胡 3
2025-09-06 16:08
日本就是因为占据了中国的广大领土,才能有资源迅速的扩张军备,最后在和美国争强东南亚资源的竞争中落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