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1984年,我国花3000万美金买艘废船,打开舱门后发现赚翻了,就算是一

酷炫青春风飞扬 2025-08-27 23:31:51

[浮云]1984年,我国花3000万美金买艘废船,打开舱门后发现赚翻了,就算是一艘啥也没有的破船,我们也要买,面对外界数不清的嘲笑声,当舱门打开的那一刻,瞬间“值回票价”了,这是怎么回事? 时间回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上一条消息引起轰动:中国花3000万美元买了一艘快要报废的退役航母。这笔钱相当于当时中国军费的一成。 当时中国底子薄,海军刚想着走出近海,这事儿让谁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 外头一片嘲笑声,说这是“史上最蠢的军购”,花大价钱买了堆废铁。国内也有人觉得这钱花得不值,毕竟在冷战技术封锁的大环境下,谁会相信一艘空壳子有啥军事价值呢? 但中国的决策者们心里有别的算盘。当时的海军领导说得很实在:没见过、没摸过航母,研究都是空谈。 在西方的技术壁垒面前,想拿到核心图纸比登天还难,所以,买一艘实物回来,哪怕是破的,成了唯一可行的办法。 这艘叫“墨尔本”号的航母,身世挺坎坷。它是英国二战时期的产物,卖给澳大利亚后成了“麻烦制造者”。 服役期间事故不断,不是撞沉自家驱逐舰,就是在美帝演习时把别人的船也给撞了,两起事故造成一百五十多名美澳士兵伤亡,澳大利亚海军最后受不了,才决定把这艘船当废品卖掉。 为了确保它彻底失去作用,出售前,美国人把所有关键设备都拆了,连船舵都焊死了。 谁也没想到,这种破坏性拆解反而成了宝贝,中国专家登船后,惊喜地发现,飞行甲板、升降机、蒸汽弹射器的安装槽,还有拦阻索的基座,这些核心结构都在! 甚至有说法称,舰上还意外留下了当时先进的蒸汽弹射器和美制拦阻系统的部分组件。 这些东西,对当时连航母长啥样都得靠想象的中国科研人员来说,简直就是无价之宝。 更有趣的是,那几次著名的撞船事故,在船体上留下的永久性损伤,成了一个天然的力学实验室,让专家能直观研究航母结构在极限状态下的形变。 这艘“废铁”运到中国后,并没有立刻送去拆船厂。 相反,它成了一所特殊的大学。在长达14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技术人员像做解剖手术一样,对它进行了彻底研究,详细记录了372项关键参数,从钢板材质到舱室布局,一点都没放过。 通过对残留部件的逆向分析,专家们甚至修正了之前关于蒸汽弹射器密封件寿命的理论计算模型。 这项研究,为后来中国直接跨越蒸汽弹射、发展电磁弹射技术,埋下了一颗重要的种子。 从舰上获取的拦阻索材料,也直接推动了国产高强度特种钢的诞生和量产。 最终,船体被拆解,但那块至关重要的主飞行甲板被完整保留了下来,它被搬到陆地上,成了中国第一代舰载机飞行员的模拟训练场,无数次的起降演练都在这块甲板上完成。 这些从“墨尔本”号身上榨取出的知识、数据和经验,为后来改装“瓦良格”号航母,也就是我们今天的“辽宁舰”,铺平了道路。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次看似愚蠢的购买,中国航母从无到有的摸索期至少要再延长15年。 这次研究还带动了国内40多家工厂和研究所,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雏形。 这些单位后来都成了中国建造万吨大驱和国产航母的核心力量。 主要信源:(封面新闻——中国航母史(四):购买退役航母 成启蒙样本)

0 阅读:95
酷炫青春风飞扬

酷炫青春风飞扬

酷炫青春风飞扬